摘要:青少年时期正是追求美的时期,尽管学校要求穿统一的校服,但学生们对漂亮的衣服、流行时尚的追求和向往是丝毫不减的。掌握了这一心理,我在讲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这种比较专业性的知识的时候,特意穿了具有构成性图案的衣服上课。结合服装图案的色彩搭配、点线面构成的运用来讲解构成原理,把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与学生的实践结合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美术学科 重要性 趣味化 教学手段 学科整合 评价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往往能学得很好,学生感兴趣的一堂课,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兴趣和注意力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它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美术学科、对美术课保持持久的兴趣呢?
一、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尽管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应试教育的现状仍然根深蒂固,面对剧增的课程和接踵而来的中考压力,再加上家长的督促,学生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精力放在必考的课程上。他们中许多人觉得自己的未来职业与美术专业差之千里,没有必要为此浪费时间和精力,认为美术课是“豆芽科”。对美术课认识不正确,没有学习热情,这怎么能上好美术课呢?首先要端正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我明确告诉学生,作为他们的美术教师,我绝不仅仅满足于有多少学生考上美术专业学校,我更期望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能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发扬爱美的天性,促进全面发展,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志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美术教育在完善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另外,我还用身边很多热爱美术学科,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各科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事例教育他们,慢慢改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看法。
二、要善于把教材的内容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抓住学生的心理,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学美术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密切联系,注重从学生的审美角度和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因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安排而感到有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下学期的《彩塑》课教学中,学生对书中的范图不感兴趣,我就放了一段木偶片《啊凡提》,学生很快就被木偶片中的情节和里面的人物造型所吸引。看到了学生对这个感兴趣,我就让他们先塑啊凡提、小毛驴,接着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塑同学或者是自己的小像。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兴趣盎然,塑出了很多色彩亮丽、造型别致的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现代艺术的形式非常丰富,而且很多是综合性艺术,电影、电视就是其中的一种。优秀的影视作品,无论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动作造型、服装设计、场景配置、摄影技巧都是美丽的典范。但是很多学生在升学、高考的压力下,很少接触优秀影视片。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从优秀影视片中吸取美术的营养,我增加了优秀影视片短欣赏,如《大闹天空》、《花木兰》、《哪吒闹海》等等。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很容易被这种精彩的画面所吸引,每个片段之后,教师只要加入适当的引导,融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这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形式,比如在《服装设计》课中,我特意穿具有代表性的旗袍,从我身上的这套旗袍来导入新课,可以从服装图案、颜色搭配、设计理念等等导入。课后,组织学生用纸、塑料、布等简单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衣服,在文艺演出时进行时装表演;定期举行绘画比赛、标志设计大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知识面,扩大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美术学科的教学不能单一,应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特别是与语文学科更为紧密。如在“墙报设计常识”的授课中,就首先与语文教师充分合作,在授课之前先由语文教师向学生布置1-2期墙报排版任务,并明确重点内容。在讲授该课时,我先向学生重点讲授了版面要根据内容进行总体构思和设计,及刊头设计、版面分割、题花、插图、色彩设计等主要知识,然后向学生布置作业;要求按照语文教师规定的内容来完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充分把美术知识结合运用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之中,使设计的墙报版面美观合理,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又如在八年级下学期的“山水画临摹”教学活动中,授课时我先展示一些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接着结合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古代描写山川景色的诗词佳句来分别描写眼前的山水画作品。在一幅描绘飞瀑的画前,学生自然地就会想到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另一幅魏紫熙的《黄洋界》描绘万山层林尽染的画前,学生就会用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分析讲解,学生不但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画的奇妙意境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直观地把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从而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思想感情,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山水画的学习中去,通过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更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还应该注意教学评价的问题
过去,在评价过程中,总是老师一人说了算,这个评价就只是老师的思维,而且是简单地凭一幅画、一份问卷或者以平时成绩来测评,有时还要给班级一个及格率来规定及格人数。这样既影响了学生的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各方面素质的形成水平,甚至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尽量让学生学会自己参与测评,发表意见,或者是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小组的意见。测评的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看到学生的进步。总评时我还是采用打分的方法,但始终是“以鼓励为主”。美术学科没有升学压力,分数上可以放宽,充分发挥鼓励的功能,所以我给学生的评价都是,“很棒”、“优秀”等评语。米罗曾说“一个人天生就是艺术家,关键是后天的成长过程中,他能否保持其成为艺术家的天赋。”所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提高的情境,激发他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并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从而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绘画、工艺等的兴趣,同时能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吧!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
2、《美术教育论文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