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欧海兰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欧海兰
[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中,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效率意识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中,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效率意识,主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性 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途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都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教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辛苦,而实际效果却很不理想。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当前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理念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很多教师守着“满堂灌”、“填鸭式”的老方法——课堂上老师仍然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丝毫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的角色没有完全转换。
        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真正理解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我们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就是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我们应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
        2、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促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基础”的事实。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爱好。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即使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把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预备状态有时并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把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等,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不要让学生带着迷惑走出课堂。
        3、合理安排小组讨论,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行为。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因此,能否采用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模式,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有效的课堂讨论合作,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从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个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分组时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非正式分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较随意,而且能够在任何时候打破再重新构建。在使用直接法教学中,如果想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作为最佳选择。
         (2)设计适当的合作讨论话题
        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讨论话题必须恰当。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讨论话题要融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于一体,使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又有成果的展出,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讨论中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
         (3) 选择合理的课堂合作讨论形式
        课堂合作讨论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根据小组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和方法,把学生牢牢吸住,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
        ①小组式合作讨论
        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中的Section B的2b 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课文内容(My family), 利用“Ask and answer”中的句子结构进行互问互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搭档的家庭成员展开调查,最后让学生4 人或6 人一组,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搭档的家庭情况。
        ②全班开放式合作讨论
        例如, 在《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7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How to make a suggestion?学生会根据已学知识作出总结,纷纷说出Why don’t we,Why not, Let’s,Shall we,What about,How about 等结构。然后教师可让学生用不同的结构表达周末去人民公园的建议,并写在练习本上。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专心致志、主动学习,发展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调查式合作讨论
        例如,《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3 Listening 中,讲述了水污染的情况。在完成听力练习后,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讨论:如果出现有关水污染,你会怎么做?
        (4)有效调控课堂讨论合作行为,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要激励、点拨、引导学生,使课堂讨论能够达到预定目的。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解读》
        [3]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王红.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