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薛芳芳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与法治知识讲解的任务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与法治知识讲解的任务,同时具有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培养的责任,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这一学科的教育质量,是教师一直思索和深究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精心备课、趣味导入,以及多元评价等策略,试论如何真正地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高效施教。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备课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所选用的教育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在这样的方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地彰显,学生也不能真正地基于自身的兴趣,产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探究的欲望,最终导致课堂教育的质量始终达不到理想中的状态。所以,为了扭转传统模式带来的教育弊端,让学生产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建构的热情,教师有必要从课前备课出发,结合导入和评价的优化,建立完善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框架,真正地打造优质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精心备课,做好先导
        教育准备是教师展开教育活动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会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也会对教育的对象进行了解,以便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本上的知识,设定最具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逐步落实教育的目标。但是,审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可见,许多教师认为实现高效教学的根本在于课堂施教的过程,因此,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备课过程,使得整节课的教学杂乱无章。所以,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更有序,教师应当在教学前进行精心地备课,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做好先导工作。
        例如,在《学会反思》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精心的教育准备,逐步提升教育质量。在施教前,教师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剖析,指出“反思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等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积累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紧接着,综合分析的情况,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进行目标的精准设计,以便为教师进行《学会反思》的施教指明方向。最后,教师进行本节课中教育活动的安排,为本节课的良好施教奠定基础。
        显而易见,教师在具体施教前进行精心地备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真正地在按部就班中提升学习的质量。
        二、趣味导入,吸引注意
        课堂导入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新课的第一印象,当导入的形式有趣且富有新意时,学生也能够随着这样的内容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在高涨态度的支持下提升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动力。

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利用多样趣味元素进行导入环节的创建,以便学生迅速地转移注意力,从课下的休憩状态转移到课堂的施教状态,在高度集中注意力中提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质量。
        例如,在《探访古代文明》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生成学习的主观意愿,主动地转移自身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被色彩缤纷的图片吸引目光。之后,结合图片上的信息,教师向学生提出“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谁呢?”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常识进行这一问题的回答,使得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产生对本节课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也可以初步认识到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安排后续教育活动。
        可以看出,教师从学生熟知的常识出发进行导入活动的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从而在将目光聚焦于课堂中提升教育的品质。
        三、多元评价,强化参与
        教育评价是教师开展施教活动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以便在找出问题中进行调整,更好地开展下一次的学习。但是,在之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所开展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也不高,以至于评价很难发挥效用价值。所以,为了实现评价方式的改良,使得评价更好地彰显应用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完善评价的体系,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因评价而走向高效。
        例如,在《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从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两方面出发,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待学生学习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名称和标志后,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态度和积极性的反思,让学生在回顾学习历程中认识到应当改进的地方,之后,教师再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出一些习题,促使学生从学习结果层面出发,完成对缺漏知识的弥补。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互评的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中获得最为全面的改进意见。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生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未来对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多样方法的有效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健全的教育体系,在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色中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自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之际[J].江西教育,2016(29):5-6.
        [2]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15):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