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学情,优化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潘淑惠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唯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长期发展。本文以初中七年级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针对学情进行优化作文教学。
        【关键词】学情 作文 优化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甚至一度出现了“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学情是有效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达到了理想教学的效果。
         一、调查反馈,显现学情
        对新接的刚升上中学的七年级一个班进行了一次关于作文方面的调查,从兴趣方面调查的结果是:全班48人,只有7人喜欢作文,对作文感兴趣,36人不太喜欢作文,有5人甚至害怕作文。从作文命题方面调查的结果是:26人喜欢自由拟题,12人希望老师出几个题目,由自己选择,6人希望给材料或话题作文,只有4人希望老师只出一个题目。从作文批语方面调查的结果是:39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9人希望老师指出不足。从作文受到老师表扬或肯定时的感受方面调查结果是:30人感到很自豪,并且会更努力,10人感到高兴,8人感到无所谓。
        上中学第一次写作文的情况:48人中只有26人准时上交作文,17人迟交,5人不会写,没有交。通过批改,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从以上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写作文感到困难;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够自由写作,老师出的题目能让他们有话可写;许多学生还是喜欢老师给他们的作文写评语时能多找出优点,多进行肯定,并写下激励性的评语;很多学生都认为如果自己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时都会很高兴,很自豪,并会更加努力去写作文。
         二、准把学情,巧施策略
         (一)关注认知现状,设定教学目标
        这个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学情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对优等生要求他们努力做到:中心明确,具有新意,叙事完整,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前后连贯,语言生动,不写错别字。对中等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做到:中心明确,叙事完整,内容具体,有详有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对学困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基本做到:文章有中心,有具体内容,分段写,有条理,书写整洁。让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关注生活体验,确定命题内容
        为了让学生不再怕写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因此在平常写作练习或考试时,我根据以下原则命题,让学生有话可写。
        1、命题的贴切性。作文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针对七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军训,我布置了以军训为题材的题目;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在新的学校里认识了新同学,我布置了《我的新同学》;针对学生喜欢谈论任课老师,我布置了《我的xx老师》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的都是学生熟悉内容,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2、命题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生活阅历是不相同的。根据这个学情,采取多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自选题目进行写作。如: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家庭状况的差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

为此,我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
         (三)关注能力差异,恰用评价标尺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人就不能生长。”据调查,写作能力薄弱的同学更希望老师能发现他们作文的优点。因此,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应该把评价标尺降低。专家认为“跳一跳,够得着”是赏识教育中很重要的操作原则,当学生够得着的时候,他们的信心倍增,他们就会走向成功。通过这样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而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乐写,会写。
        如:班上一个写作水平很低的学生,刚上中学,第一次作文,他没有写。究其原因,他说不会写,小学也经常不写作文,写的文章都是全盘照抄的。我悉心辅导他写。第二天,交了上来,只写了一段话。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当他的面表扬了他:第一次写作文就写100多字,而且书写工整,多棒呀!他听后,满脸笑意,异常兴奋。此后的作文,他再也不抄了。虽然写的不具体,但还是不断在进步。他每一次写的文章我都力争多找出优点进行肯定表扬。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也能写出500多字的文章了。可见,不仅可以从学生作文的字、词、句、选材、结构方面找学生作文的优点,还可以从学生的作文态度等多角度挖掘学生作文的优点,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用心在评改他的文章。学生只有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才能激发起作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才会高,作文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关注心理特征,妙用展示方式
        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几种,其中有尊重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据调查,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为此,我采用了以下展示方式展示他们的作品:
        (1)佳作交流会。对在作文中出现的学生优美的词句、精美的文段,我都会利用评讲课让他们进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佳作作者上台声情并茂地宣读自己的作品,使其再一次深刻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以及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注目的愉悦感与自豪感。
        (2)板报张贴。每次作文评讲后,挑选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佳篇丽段让学生工整、清楚地抄写出来张贴于教室板报或学校的橱窗,让全班同学和老师或全校师生来拜读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的才情,让他们感受被肯定的乐趣。
        (3)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集。每次交流的佳作、精彩片段都让学生抄录在上面,在班级上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4)发表学生习作。帮学生把优秀作品投到学校的文学社,或者是上传到QQ群里和其它的一些教育网站上,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展示时要尽可能照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特别是学困生当他们的作文被展示了,并收集到“优秀作文集”里,他们的心里别提多高兴,觉得他也有奔头。
        总而言之,要优化作文教学,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学。照顾了学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作文难教,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刘世真.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4(12):48-48.
        【2】冯善亮.研究学情,开发学程--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策略[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5):1-1.
        【3】袁玉洁.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基于学情”的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构想[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0):6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