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低年级课堂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刘烨
[导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摘要:在传统的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教师的安排来展开,这就忽视了小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体育学科的教学效率就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效果之上,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的参与兴趣比较低迷,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完全受到他们的喜好支配,所以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教学目的,也是体育教师的追求目标,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要重视并且认真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够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堂中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体育、低年级、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之中,在最短的时间内所收获的效益最大化的课堂。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就需要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身心健康、运动技巧等方面是否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才能够在低年级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呢?下面,笔者便从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展开小组合作练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三个角度进行讨论。
        一、实现激趣教学。
        情感体验,激发兴趣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模式。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然而,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组织能力水平比较低,如果教师无法真正激发出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与兴趣,那么是无法实现有效教学的。因此,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的第一步就是实现激趣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深入分析小学生所喜欢的体育活动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而设计出多样化的、趣味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们自愿参与。人教版的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教材之中设计了很多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游戏,这就为实现趣味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就如在《端水平衡比赛》和《障碍赛跑》中,我利用这两课的知识,组织学生玩了“跨障碍端水平衡比赛”的游戏。我准备了一碗水、四个标志、四个垫子、四个小圆圈,然后让学生们以接力跑的方式参与到体育课堂之中,第一个学生都需要端着一碗水,走入赛道,跨过我所设计的障碍物,一个人跑完,下一个人接力端水然后继续进行比赛,最终哪个小组剩下的水多,哪个小组就获胜。在这个游戏教学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再加上比赛的氛围十分激烈,学生们的精神高度紧张,都投入了全身心的精力,所以整堂课的效率很高,质量很好。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时言语描述还嫌间接,这时最好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如图片、录象、多媒体课件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学生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准备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
 二、展开小组合作练习。


         前文说过,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组织能力水平较低,所以教师在组织他们展开体育活动的时候的难度较高,很可能会使得体育课堂散乱无序,严重阻碍了体育活动的顺利进展。而为了改变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教师来管理小组、小组内部让学生进行相互管理,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管理难度与组织难度,保证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在构建有效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酌情考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保证人人参与。在《用各种正确的姿势走》一课中,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走路姿势以后,我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让学生们在小组内部练习在走路时上下肢的配合与协调,并且要做到抬头、挺胸。小组内部需要互相观察,如果自己的同伴出现错误,那么他们就需要指出他们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这种两两互助的小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体育课堂。在学生所展开的小组练习中,我便进行巡视,检查学生们的练习情况,也对一些姿势都不够规范的小组成员进行指导。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常常从天赋以及后天养成两个层面来表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管如何,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甚至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我们使用“一刀切”的方式,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还会损伤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而我们只有做到差异性教学,我们才能够维持与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所为了应付新世界的变化,以造就英雄为目的的动物学校,教学目标便是克服所有动物与生俱来的缺点。为此,学校设置了跑、跳、爬、飞、游泳等课程,期望把每一种动物都培养成全能型动物。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大家都是英雄!谁也没有弱点!因此。每个进入学校的动物都必须修完全部课程。鸭子是游泳能手,飞行水平也就刚刚及格,跑的能力极差。于是,它必须拼命地加课以强化跑的技能,直到它把脚都跑烂了,跑的成绩仍长进不大。兔子是另一个类型。它跑得极快,可不会游泳。老师要它拼命地练习游泳,由于过度训练,最终导致它精神崩溃。松鼠爬得飞快,却没有飞行的本领。老师不让它爬到树上,而是飞上树。在飞行课上,它一再受挫,使自己最后的一点自信也丧失了。草原鼠没有上这所学校,因为学校没有打洞的课程。结果就是,它们依然能够把自己的后代个个训练成专门打洞的能手。再后来,还创办了自己的私立学校。显而易见,动物学校是失败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它的教育目的和理念是空想的,以致教学无效;二是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不可能做到的,即便有低效的例子,也是耗费了太多的教育成本,本质上依然是无效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我几乎从未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体能与体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体能优势,比如对于弹跳能力较差但是耐力较好的学生,我虽然会训练他掌握基本的弹跳技巧,如在跳小绳等活动中鼓励他参与,但是不会过于严格地要求他们学习高超的弹跳技能,而是将训练重点放在了他的耐力训练上。
        总而言之,实现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使体育课堂重新散发魅力,增添活力。在构建有效课堂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使用有效、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展开小组训练活动,形成人人互助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充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李.浅谈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