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评价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廖斌
[导读]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摘要】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习作评价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激发习作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兴趣是"评"出来的。不同时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收获习作的快乐,形成一种持久的你。
        【关键词】学生习作 分层评价 小学生 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 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 健康发展 开头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习作评价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激发习作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兴趣是“评”出来的。不同时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收获习作的快乐,形成一种持久的你追我赶的习作氛围,这就是分层评价。在习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如下一些方式来实施分层评价。
        一、“细”评:放大学生习作的闪光点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能力就在点滴细节中生成发展。教师要留心学生平时的表达,捕捉他们遣词造句的灵性,及时肯定、赞赏。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要能用慢镜头关注其中的字、词、句、标点等,尽可能地发现、放大其优点,说白了,就是戴着放大镜看学生的遣词造句,看学生的每次习作,让每位学生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感。这就是“细”评,它是最能打动学生,最能让学生激情不退地积累语言、乐此不疲地写周记的良方。
下面是孩子们写话作业中的句子,以及老师做的评价:
油锅里翻腾的金黄色的薯条一下子勾住了我的眼球,我禁不住口水直流了。——肖秋薇
写出来的比画出来的还要逼真,绝妙呀!不告诉你,我也流口水了!——老师
这回老妈不乐意了,她用手指点着我的脑门说:“你这个小坏蛋,当家当得不过瘾,居然敢教训你老娘!”妈妈刚说完,全家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雷江
把妈妈幽默的语言如实记录,真不错!我读着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老师
这时我“砰”的一声撞到了墙上,疼得直叫“哎哟”。——计天旭
一个“砰”,一个“哎哟”,让撞墙的情景跃然纸上,象声词用得妙。——老师
我想习作评价,不仅仅是在习作中教师才实施评价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其实学生的书面表达也好、口头表达也好,比如上课发言,平时作业的写话、造句,或者与学生的交谈,只要学生有表达的机会,作为语文老师就要敏感于学生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及时捕捉评价机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适时加以点评,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就少改,鼓励进步,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及时纠正。这就是把习作评价细化在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将很好地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份热情也正是直接通向习作的桥梁,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在点滴积累中真正获得提高。
        二、“散”评:构建学生习作的框架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还是有技巧、章法的,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无论是材料的选择处理,还是谋篇布局、行文表达等都是有讲究的。如果老师总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效果是很难达到的。如果我们借助教材和学生的一些课外读物,将习作的方法技巧分散渗透在一次次的习作练笔中,每一轮关注一个点,比如,行文如何分段?文章怎么开头?什么是好的结尾等等。

每一轮持续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在这期间就针对本次关注的点进行评改,只要在这一个点上做得出色的或者进步显著的,就是星级作文,读给大家分享。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习得习作技巧,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习作的能力。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表达形式总是多变新颖的,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
《变色龙》开头:“一天清早,大雾弥漫,我们正和几个中非工人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这是交代了时间、事件和地点。
《林冲棒打洪教头》开头:“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府上。”这是说明事情的起因。
《黄果树瀑布》开头:“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是直接点明中心。
《在大海中永生》开头:“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这是场景描写开头。
……
我把这几种不同的文章开头整理出来,再找几篇名篇的开头,打印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自己发现这些文章的开头完全是灵活多样、引人入胜的,读起来一下就吸引住了人。
那么,究竟使用那种方法开头,要从文章中心内容的需要出发,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于是,在连续一个月的周记评改中,我主要关注学生习作的开头,开头恰当新颖的五星级别,全班宣读表扬;开头还有些生硬,老师给他三星级别;开头抓不住边,东拉西扯的一星级别,通过老师的点拨,当即修改,老师在星后加星,直到加到五星并全班宣读。持续一段时间的关注,全班就再不会出现习作开头呆板、啰唆等情况了。
        三、“展”评——变换花样的评奖。
借助写真报这个平台,我把习作的评奖范围尽可能放大放宽,把评奖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在孩子们的建议下,确定每一期写真报的评选内容和获奖人数,并在写真报的报头下开辟一块专栏:“最×××获奖者”及其名单。
“最真选材”“最佳题目”“精妙语句”“精彩片段”“真情表达”“最佳进步”等等的评奖,每发一期写真报,读、评写真报作为专项作业布置,先自己独立读,独立评选出该期的“最佳”人选,有争议有困惑时可以与家长、好朋友交流、讨论。但是,有的评选我建议必须得有爸爸妈妈共读并参与,比如“最佳进步”“真情表达”等评选,爸爸妈妈参与读评,并提出评选的理由,就能给孩子们一个参考。在评选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推荐自己的习作,比如“最真选材”“真情表达”“最佳进步”等评选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比较,真实不真实,进步没进步,自己是最清楚的。大家在发送本期周记的时候,将自己上期写真报评选的最佳获奖者名单(可以附上评选推荐理由)一并发给我,我汇总在一起交给班委计票,下一期公布评选结果。每一期评选的内容不同,获奖的学生也不会相同,获奖面能遍及全班每个人。
这样“展”评,换来的是学生习作的喜悦感、成就感。他们会用评选的这把“尺子”去“量一量”自己昨天的习作,“量一量”自己今天的习作,再去“量一量”自己明天将要完成的习作,他们会更加敏感于身边的习作素材。老师会发现,他们自己也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习作在一天天变化,在一天天进步。
习作教学千头万绪,也错综复杂,但是,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做个有心人,实施分层评价,把习作的技巧潜移默化在学生的一次次小练笔中,能戴着放大镜看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在一个标点、一词一句中收获喜悦,实现成功;让学生更多地跟昨天的自己比,在不断跟自己的挑战中一天天进步。学生的习作就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终达到学生习作的“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郑润省.浅谈发展性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00(008):P.118-118.
2.傅央萍.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阶梯——浅谈发展性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