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梁绍梅
[导读]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要: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以梧州市藤县天平镇小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以了解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字:数与代数 小学生 数感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学生数感的现状,并根据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于是,笔者提出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的研究课题。
        一、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小学生数感的现状
        笔者利用在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两个月的顶岗实习对梧州市藤县天平镇罗平小学的400名学生进行《小学生数感六大要素的问卷调查》,该问卷分为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关系、数的运算、估算、问题的解决六大板块。每个板块设4道小题,每题5分,每个板块共有20分,整张问卷一共120分。回收问卷390份,在回收问卷中里有5份是空白的问卷,有效问卷为385份。回收率97.5%,有效率98.7%。数据有效,调查如下:
        (一)小学生数感目前的整体趋势
        从总体上,随着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数感在循序渐进的增强。一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平均分为10.59分,二年级的为28.67分,三年级的为50.95分,四年级的为55.72分,五年级的为67.2分,六年级的为74.96分。其中一年级的小学生数感的平均分最低仅为10.59分,原因是他们刚上学,对数的运算、估算及其问题的解决能力非常的薄弱;六年级小学生的数感平均分最高为74.96分,原因是他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数的认识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们间的运算,生活的体验较为丰富,所以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来解决问题,因此数感相对来说更好些。
        (二)小学生在数感六大方面的具体表现
        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感同一方面的具体表现
        小学生在数的意义方面的数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的增强。四年级到五年级在数的意义方面的差异尤为显著,一年级到二年级与三年级到五年级差异较为明显。主要是一年级只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而二年级开始学习了乘法与除法;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四、五年级学习了对大数的认识,以及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学习;而到六年级学习到了百分数,对整个小学部分关于数的意义方面的知识已经有所掌握。
        2.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在数感六大方面的具体表现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数的运算、估算、问题的解决这三个方面的数感较为薄弱。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数的关系、估算方面的数感相对弱些,在数的运算中数感较强;二年级的小学生差距较大的是在数的运算和估算方面。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数的运算方面的数感较强,在数的意义方面的数感较弱;四年级的小学生比三年级的小学生在数的关系与数的运算这两方面了解得更加深刻。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数感各方面的差距不是很明显,在数的运算中的数感稍微强一些。
        二、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小学生数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顶岗实习期间对部分小学生完成《小学生数感六大要素的问卷调查》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小学生做答的真实想法;对部分老师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关于小学生数感方面的培养进行访谈调查,获得实际的的看法,以充实论文论据。
        (一)教师对数感方面的知识不熟悉
        经过笔者的访谈调查,访问“在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最大困惑是什么?”时,大部分老师回答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综上所述,百分之八十五的教师听说过数感,而只有百分之五的教师对数感有深入的了解,虽然有百分之八十的教师认为数感对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很重要,但是,却不知道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可以说,大部分教师对数感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


        (二)教师在教学中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若在教学中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难以参与其中,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单纯的传授运算技能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部分教师迫于学生考试升学压力的影响,并没有转变自己本身的教学理念,仍然采用单纯的传授运算技能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尤其是没有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量不熟悉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填写:门高约2(平方厘米);黄瓜重约2(克);小红身高约为138(米),体重约为35(克)。
        笔者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厘米、克、秒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量的时候比较烦躁,没有认真听老师讲的课。
        三、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主要策略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主要策略。
        (一)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数感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经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深入地了解数感的内涵。所以,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加强对数感方面知识的研究。通过师生间、教师与教师间合作交流以及积极的参加关于数感方面知识的培训,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数感方面的知识。
        (二)在数的认识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主要包括对整数、小数、分数、负数等数的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在数的认识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以及数的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就存在生活中,认识数感。
        (三)在数的运算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发展数感
        1.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正确看待这种差异,在数的运算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丰富数感,发展数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2.注重估算,发展学生的数感
        目前估算是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估算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估算,以便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有利于小学生数感的发展。
        (四)在常见的量教学中,引导学生勇于进行实践体验,提升数感
        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主要有认识人民币、重量单位、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在这些常见的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进行亲身的实践体验,提升数感。通过实践的体验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常见的量的基本概念与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结束语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不是一节或两节课就能做到的。首先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对数感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在数的运算中能够使学生开拓自己的数学思维,可以大胆地尝试多种算法,并学会利用估算来发展数感;在生活中勇于进行实践体验,加深对常见的量的理解并加以运用,以提升数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规律以便强化数感;在问题的解决中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解题方法,以巩固数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司继伟.不同水平儿童的数学估计:锚定方式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57(3):92—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