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是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启发思考的重要课型。如果把每新授课比作栽种树苗,那么复习课便是对整片林地的养护。通过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建立起每一棵“树”之间的联系,盘根错节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才能真正在学生的脑海里种下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地理森林。因此,在准备七年级下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复习课时,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大胆尝试。
一、复习课的“痛点”与“痒点”
1、有限的课时,更大的容量
通常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往往把复习课安排在考试前夕,新课内容完成之后。加上初中阶段地理课时本就不多,这就意味着复习课的课时非常紧张,甚至容易被忽略。而世界地理部分知识点密集,能级要求较高。在短短一两课时仔细讲解所有知识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准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
2、杜绝“刷题、炒冷饭”
复习课常常被学生所不喜,究其原因,大约是很多复习课都被上成了新授课的“加速版”或者是单纯的练习课。诚然,重复和练习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将宝贵的课堂复习时间用于简单的机械劳动,无疑是一种浪费。于是,我尝试引入热门的“一带一路”话题,创设出复习情境,根据复习要点制定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和技能。
3、要查漏补缺,更要提升发展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打破了课本章节的限制,使用“一带一路”话题作为线索,串连起要复习的国家和地区,从地理视角认知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在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上,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相互影响和联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设计,“四步走”尝试
1、从地图说起,用路线串联
.png)
。
2、任务驱动下的记忆唤醒
课前将全体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活动时分别为每个小组计分,课后对优胜组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活动一:便利的水陆交通
以问题引导学生从水陆交通的角度复习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所在小组进行加分奖励,作为后面分组活动的热身。
活动二:繁荣的思路贸易
承转:有了便捷的水陆交通,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就更密切了。想要顺畅的做贸易,就得先搞清楚不同地区的物产种类。早在汉朝,张骞就通过丝绸之路给中原地区引入葡萄、玉米、白薯等新物种。如今,让我们认识三位新丝路贸易商,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采购目的地吧!
学生活动:三个小组分别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讨论,帮助三位进口商寻找采购目的地,并解释原因。分组讨论后,各组派出代表展示成果。一位代表发言后,教师和另两位小组代表为他打分,取平均成绩作为该组在本环节的得分。
活动三:新丝路 新风貌
这部分活动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具体内容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资源,教师依次展示埃菲尔铁塔、红场、泰姬陵、下龙湾、阿尔卑斯山等图片,请学生回答该景点的名称和所属国家。
第二部分是“一带一路“所经过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征,以判断题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世界地理部分的学习中,旅游资源和文化内容比较繁杂,易错、易混淆的点很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涵盖到,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调整题目内容,尽量选择学生学习的薄弱点进行巩固。
3、强调地理规律,培养地理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活动二中,不能仅仅停留于学生答出问题,而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将问题推向深入,层层递进,达到能够从地理视角理解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相互影响和联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地理思维的培养。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为活动二中的三个小组分别设计了拓展问题。
.png)
4、着眼全局,升华情感
作为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带一路“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他们顺应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有利于培养作为一个大国公民应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有利于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学习热情。所以,我设计以自由讨论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请同学们根据本科所学谈谈“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并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负责任的大国”等要点。同时也是对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的复习。
三、课后反思
1、用热门话题创设情境其实并不新鲜,新授课时往往也会用到。但能用好一个话题,使之自然地贯穿整节课,串连起所有环节其实并不容易。但在复习课中,由于内容和角度都很多,反而为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思路的连贯性,学生活动应该是相互关联的,这样才能保证整节课学生思想集中,思维活跃。而非流于形式的“表演”。
3、复习课在内容上比新授课刚强调突出重难点,追求高效率,那么势必导致一些细节内容的遗漏。这点不足可以通过精心选择课后练习来弥补。对老师作业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