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小组合作学习”品牌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安波
[导读] 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得以立足的生命线,是学校成长和发展的根本诀窍
        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得以立足的生命线,是学校成长和发展的根本诀窍。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两个转变的核心问题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因此,中小学课堂变革应将侧重点转向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笔者从实际出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常态运用,让学生愉快、主动、合作、创造性的学习,注重个体差异发展,大力推行课堂教学变革,打造出“小组合作学习”“1.0”、“2.0”、“3.0”三个版本, 在“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与品牌革新的道路上锲而不舍,深耕实践,取得实效,下面笔者从“问道”、“行道”、“悟道”三个方面阐述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希望能够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
        一、问道——众里寻他千百度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质量整体不高,师资队伍过于年轻、缺少经验,教师最初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面对这些难题,我们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和照搬,只有立足课堂,进行教学变革。于是,我们开启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实践中倾注智慧,认为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能解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而且能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创造适合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们的课堂随之改变: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同时,我们改变以往的评课标准:不再看教师的“教”得怎样,而是看学生的“学”的怎样。学生们在学习上开始进步,开始变得自信,开始喜欢上课堂、喜欢上学校。问而得道,“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质量强校”之道。
        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呢?
        二、行道——千里之行始足下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下面我从“小组合作学习”的1.0、2.0、3.0版谈一谈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探索阶段——小组合作1.0版本
        1.合理分组,分工明确。首先,我校从学情入手,合理分好学习小组。各班确定了小组组建的指导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排位,做到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组长成为老师们的“小助手”。
        2.培训入手,提高效率。按照可操作、可落地、可监测、可评估的原则,全校师生开展了合作学习的通识培训,重在解决问题。经过实践,学校构建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小组合作易操作、高效率。
        3.营造文化,打造“磁场”。为了加强合作文化,各班进行教室文化、小组文化的建设,确立了组名、组规、组训、小组目标等,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4.形式多样,融入课堂。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小组的合作学习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自学、对学、群学、独学,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堂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建立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的学习模式,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
        (二)创新阶段——小组合作2.0版本
        为了深度挖掘合作的积极性,我们创新了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包括发放“腾飞卡”、使用小组学习活动记录表、捆绑跟踪评价表和学生成长记录卡、学生成长手册四种方式,总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评选各类标兵先进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制定了《小组捆绑式评价细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腾飞卡发放原则》;班级修订《优秀小组评价标准》和《学生量化评比制度》。评价时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将组内成员“捆绑”在一起,坚持进行日记、周省、月总结、学期表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记录表”、“腾飞卡展示台”、“学生成长记录卡”等特色与创新,将小组合作升级进化为“2.0版本”,它把无形的评价变成了有形的评定,由结果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小组合作”发展实施的过程。
        (三)提升阶段——小组合作3.0版本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与痛点,影响着学习目标的实现。观察一些课堂,我们会发现许多小组合作都是“假合作”,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课堂极大依靠着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目前,我们提出的课堂主题是“指向关键能力的智慧课堂变革”,我们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著名的教育专家佐藤学提出了“学习共同体”思想。在小组合作学习“3.0版本”时代,我们尝试将“学习共同体”理念与“小组合作”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相碰撞、相融合。
        在提升阶段,我们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与策略,构建起 “学习共同体”三级目标体系框架,实现学校发展、师生成长、小组培养三大具体目标的协同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培养“六会”合格公民。我们将尝试依托新平台、结合大数据,突破班级、学校,乃至地域的界限,打造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全网互联的“合作共同体”,实现学习方式由“自学、对学、群学”到“独学”的高层次转变,营造出更高层次、更广角度的小组合作,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行道,行之有效。经过九年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显著效果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引发的课堂教学变革使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大大提升,教学成绩一鸣惊人,2014——2018年我校中考三率等成绩连续5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学生的交流、合作、沟通等核心关键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真正使我校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教学“特色兴校”之路,锻造了学校的教学品牌,成为我校亮丽的教学名片,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的胜利法宝!
        三、悟道——百花齐放春满园
        教学上的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梦想,我们坚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我们将怀揣着“办好一所学校就是造福一方百姓”初心,不断而行。我们的感悟与总结是:
        一是要坚持不懈的实践。全校上下思想统一,坚定信念,齐心协力,一致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致使教学版本不断升级革新。
        二是要坚持不懈的研究。针对实践中的产生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我们以课题研究为统领,一次次研究,一次次提炼,一次次突破。2016年,我主持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三维共驱,四层同进’捆绑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通过省教科院的鉴定,我在全国目标教学3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八届省际初中教学联盟校长论坛上进行了专题报告,在同仁中分享了我校教学成果的探索和成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2019年3月,这一教学成果又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这学期我校又申报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省、市、区级课题6项,继续整体推进、深化研究。
        三是要坚持不懈的交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代,独树不成林,独学而无友。我们的期望是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校一贯秉持在交流中求发展,积极加强校际、省际间学校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携手发展。学校在课堂变革方面的成熟经验、研究成果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许多兄弟学校慕名前来学习、参观、交流,辐射带动了各学校的发展。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新的起点,今后我们将扎根齐鲁大地,努力办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成为推进课堂变革的优质校、示范校、窗口校。我校将发挥“实验”基地学校的作用,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实验智慧、实验经验、实验方案,不断推动教育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