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景作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张海静
[导读]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相较,
        摘要: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相较,写景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落实好写景作文教学,是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写景作文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一大重要部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叙述能力,而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知识面较为狭窄,辞藻库不够丰富,难以通过文字叙述来表达其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写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写景作文教学案例,对小学语文写景作文的专题教学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写作技能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对枯燥繁琐的文字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更别说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写作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网络资源,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其观点及看法。例如,在习作训练《推荐一个好地方》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祖国风光图片,天安门广场、布达拉宫、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景物带来的震撼感和美感,进而激情导语:“‘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你想通过自己的文字将看到的美景表述出来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以“向别人推荐你的家乡”为题展开教学,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可以从家乡的旅游景点、代表性景物等多方面入手,交流最让自己心动的一处景物,既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又切实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来说,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然而小学生写景作文的书写材料,主要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者是文章。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具备观察能力之后,才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对景色进行深入观察,并掌握景色的一些具体特点。在掌握特点的情况下,学生才能选择性采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书写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文章。
        例如在《写观察日记》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教师先列举相关的例子,如每个公园和广场的不同角落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草地上有着成千上万种小花和小草,同一棵大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均是不同的,每一块鹅卵石也有着其不一样的地方等等,让学生懂得观察的意义。进而教师可以联系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一课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然后启发学生“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周围的事物吧!”。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同时提示学生,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观察,是呆板的,肤浅的,乏味的,在观察时进行合理的想象,才可以使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鲜明,更深刻。
        三、落实语文素养,按照一定顺序
        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写景的单元,也是习作单元,它提出了本单元非常明确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突出了“顺序”的重要性。

在指导习作教学时,我们首先启发学生: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____》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线索是什么?总结出游览路线: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进而对学生提出这样的习作要求: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1.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2.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这样,写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就深刻植入学生心中。
        四、积累好词好句,助力下笔有神
        好作文来源于好积累,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如果孩子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科学研究表明,写一遍胜过读十遍。摘抄的过程包括了赏析、思考、审美甚至想象的全过程,摘抄之前看一遍,抄写时心中不自觉地记忆,抄完之后检查一遍,又进一步加深了记忆。这种认知效果是逐步深化的过程,而长期坚持下去,则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惊人效果,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下笔如有神”的滋味。教材里每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绕口令、儿歌、古诗等,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妙辞佳句,都是学生很好的积累材料。如何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呢?我们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专用摘抄本,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积累大王”活动,对于优秀的给予表扬。这样让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享受,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五、抓住景物特点,引导文辞优美
        “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并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也是写景作文最重要的方法。例如《七月的天山》是抓住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代表性的景物刻画的,突出天山的美景。作者是如何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如:文中所见:“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所闻:“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所感:“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这样的写法,让读者身临其境。
        融入情感、文辞优美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一些修辞手法,来生动描述景物,从而让学生的写景作文能够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景物的美。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画出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通过赏析这样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具体用法。诸如《颐和园》一文“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海上日出》中“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样的景物描写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式,体现了景物的美丽。这种写作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词语库,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效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艳阳.对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9.09:11.
[2]祁晓珍.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的思考.[J]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