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杨海瑞
[导读] 核心素养作为近年来教学当中的热点词汇,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是否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的标准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近年来教学当中的热点词汇,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是否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的标准,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以学科品质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和必备品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课改以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开展在近年来卓有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些细微的为题需要改进,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本文将浅析一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分析探究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能力,不再单调以应试能力提升为唯一教学指标,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手段,转化师生地位,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这一些列措施的落实当中,很多教师因为经验缺乏和教学节奏掌控不当,无法将知识讲授和核心素养提升完成有效的融合,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为了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在加教学中添加了有关核心素养提升的相关教学设计,这本是能够升华教学成果,加深学生体会的好事,但是因为加入了核心素养培养,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模糊了教学目的。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在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应用、拓展、思考,从知识当中来深化理解,而并非直接的以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去进行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听了一堆大道理后,反而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
        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中,教师教学的思路应该是“课前引导——知识点讲解——生活案例分析——归论总结”,而不是教学开始就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法律生活将会变得缺少秩序,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教师的思路是联系生活来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进而强化法律的地位,让学生联系实际来教学内容,以人文角度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是这样会让教学显得过于突兀,教师应当由点及面、循序渐进,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不公平的待遇?——遇到这些问题你们怎样处理的?——同学们知道法律在生活中的地位吗?”,通过这样三段式的提问,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逐渐的切入教学点,让学生慢慢的加深思考,联系生活。将知识点先描述清楚,然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再去人文角度和社会角度探讨法律的存在意义,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师生地位把握不当
        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但要依靠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的自我内化过程也是不可获取的一个环节,在现阶段教学中,小学生学习的弱势地位已经有所缓解,教师也懂得在教学当中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但是这个“度”教师却把握不好。笔者认为,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师生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应当为“3.5:1”,现在很多教师课堂的授课时间和学生讨论发言的时间成为了“1:1”这导致了教师教学时间较为仓促,虽然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但是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师设计的教学拓展,却没有时间进行展示,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寻求改变,却又发现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以前的“一言堂”。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明确教学重点,课堂环节要有层次感,以《执法守法,依法维权》这一课为例子,课前的引导环节,教师通过几个生活化场景来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法律在这些案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然后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如何使用法律?”这个小结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教材中一些法律条文进行探讨,思考运用它的场景。在教学结束后,教师留下时间,让学生学习后对法律的理解以及依法维权的认识。把时间用在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环节上,以教学讲述为主,强化学生地位为辅,有条理的开展教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教学变得更为系统,不再本末倒置。
三、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教师要善于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性,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国家机构有哪些》这一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见过的国家机构,来进行“情景化还原”,让学生来模仿机构中的人员来“开展工作”,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情景化再现,让学生体会到国家机构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优化课堂进程,将知识进行多元化的直观呈现,对教学进行大胆的变革尝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小学德育教学开展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再做精细化提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多元化开展教学,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再攀高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助力。
参考文献:
[1]马会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反思[J].中外交流,2019,26(17):215.
[2]梁伏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反思[J].中外交流,2019,(9):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