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安影雕是惠安石雕的一个门类,是由惠安籍石雕大师李周在清代首创“针黑白”雕刻技艺发展而来的新工艺。我校隶属惠安县的一部分,同时惠安影雕表现的题材丰富,承载着惠安县的文化及艺术底蕴,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能够促使我校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将其作为校本课程有实践价值。
一、惠安影雕作为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意义
惠安影雕是惠安石雕的一个门类,是由惠安籍石雕大师李周在清代首创“针黑白”雕刻技艺发展而来的新工艺。因其栩栩如生的画面犹如真实的摄影照片一样,因此称之为影雕。2006年中国评选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影雕作为惠安石雕的一部分被列入其中,成为我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文化与生活”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2001版本上更新的教学理念,此理念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热爱。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性、区域性,涵盖了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反映了当地社会的道德观念、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因此将地方文化遗产作为美术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本位课程”,其作用在于补充与健全国家课程,其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学校,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适应本校学生的发展要求。我校隶属惠安县的一部分,具有地域优势特点,同时学生对惠安影雕具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因而将其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使用具有实践价值。
二、惠安影雕作为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此文件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因此我校惠安影雕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来创设。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入手,秉承着灵活性、经济性、教育性原则,将惠安影雕安排为我校“紫光”乡村少年宫的一个活动小组。
(一)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
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能力是指学生可以从图像和环境中获得信息,进而进行自我的吸收与转化。因此校园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让学生将原本的认知经验与新学到的知识联结在一块,进行思考与再创作。因此在惠安影雕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我校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营造了一定的学习气氛。首先,在我校的少年宫影雕教室里,我们利用教室的墙面给学生呈现了关于惠安影雕的知识,如惠安影雕的传说、惠安影雕的制作步骤等;其次,在影雕教室里打造了一组展示柜,展示柜里的作品都是学生们自己的成品。展示柜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给予学生成就感,促进了学生对作品的提升与再创作,达到了“双促”作用。我校影雕校园环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我校学生的影雕知识的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调学生的协作学习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它注重个人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素养,该素养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在惠安影雕校本课程实践中,笔者为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独立与自主性,采用了协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为了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共筑的一切相关学习模式”[ 张燕. 问题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安徽师范大学, 2013.]。在惠安影雕的课程实施中,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契机进行选拔,小组里有学习时间较长的学生,也有刚刚入门的学生。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任务来自主组建小组。有时以同一作品的共同任务驱动为分组方式,有时以以老带新的互促学习为分组方式。总之,将分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调整队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营造的生生合作甚至师生合作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同时引导每个孩子进行更多地思考、决策和应变。
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同时体会了学习的成就感,对惠安影雕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我校影雕从点到面的发展。
(三)惠安影雕校本课程的开发再利用
核心素养中提出的美术表现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认识世界来表现创作。惠安影雕因其材料的独特性,需准备黑胆石或者青石板以及金刚钻来进行创作,这么沉重的材料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怎么来进行以点带面的美术表现呢?笔者认为需进行课程的开发再利用,鼓励学生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影雕作品的再创作。在我校课程实践中,笔者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使用黑色卡纸和高光笔来代替笨重的石板与金刚钻进行创作;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课程的拓展与延申,比如:给惠安影雕设计宣传海报,将本土的石雕文化遗产推向世界。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锻炼了孩子的综合探索能力,也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我校对惠安影雕课程的开发再利用,使我校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影雕课程的学习,让我校的惠安影雕课程不再是一个小组,一个兴趣班,而是一堂可以人人参与、人人传授的课程。
总之,惠安影雕作为我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闽南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它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有助于我校学生对惠安县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传承闽南文化风俗的新支点。同时将它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丰富了我校的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对家乡其他美术资源的喜爱。
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
《核心素养背景下惠安县美术类非遗进课堂研究》
课题编号:QJYKT20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