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毛笔书法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绞丝旁》。
一、说教材
本课依托是潜江市教育局配发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印发的《书法练习指南》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毛笔书法的偏旁“绞丝旁”。
二、说教学背景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宝库。但在过去一段时间书法教学成为了“盲区”,导致一部分学生造成终身遗缺。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书法教育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指示精神,把书法教学纳入学生必修课程,组织教师学习、探索、研究书法教学的方法,极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努力提高书法教学效率,书法教育又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三、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历三、四两个年级书法学习与训练,大多数学生对毛笔执笔方法,基本笔画的书写有一定的基础。少数学生通过两年的书法学习与训练对字的审美情趣也有不少感知积累。虽然书法教学对部分学生来说看似枯燥乏味,对初学者还存在一定为难情绪,但只要学生能入门,有了兴趣与欲望,学会欣赏,只要教师抓住机遇,恰当引导,学生可塑性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的底蕴的。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绞丝旁的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形态。
(2)、重点掌握绞丝旁的楷书书写方法。
(3)、分析例字“绅”、“終”、“经”的楷书形态特征。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欧体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绞丝旁”的笔画组成以及楷书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六、说教法与学法
书法教学的特点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教师讲解、引导、直接示范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以临摹和练习为主。本课主要运用投影仪引导学生欣赏书法家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书写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对书法欣赏水平。
其次运用毛笔集字卡为教学辅助工具,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两个撇折和最后一笔提变成三个点的形态以及运笔的过程。其三书写过程中采用集体示范讲解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品评等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例字“绅”、“終”、“经”引出偏旁。
(二)学习新知
绞丝旁的两个撇折的撇走向基本一致及书写角度有平行态势,第一个折向下行笔,第二个折向右上挑出,一提变成不同角度的三点。
(三)例字学习指导,观察“绅”、“終”、“经”三个字的书写特点和结构。
1、“绅”字
左右相合:右部的“申”的首笔短竖正好嵌入“绞丝旁”右下凹处的地方,形成穿插关系,使左右紧密结合。
左斜右正:“绞丝旁”中的两个撇折的撇都向左下行笔,两个折第一个折向下行笔,第二个折向右上挑出,下面三点或向左下点或向右下点出。总之,每一笔都取斜势。右部则横平竖直,尤其垂露竖挺拔有力,支撑起整个字的重量,是斜与正得到统一。
2、“終”字
迎让成态:右部的“冬”末笔点左偏重心似斜,正好与左部的“绞丝旁”相迎相让。
以点生姿:“終”字点画虽多却无一雷同,“绞丝旁”下部三点中的第一点向左下行笔点出,中间及第三点向右下行笔点出。
“冬”两点上下呼应。
3、“经”字
相迎结合:“绞丝旁”第二个撇折的起笔与右部首笔短横相对。第三笔点与右部短撇相迎;下部三点与右部两短横之间的空隙相对,左右两部顾盼有情相迎结合。
(四)拓展延伸
1、“绞丝旁”中三点的方向变化。
2、“绞丝旁”与右部搭配时位置、大小、宽窄因字而异。
(五)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学习重点,谈谈你学习的收获与感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
八、课堂反思
书法课贵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教给学生练习书法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看帖、读帖、临摹、欣赏书法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正确书写例字做到示范精准,讲解透彻,指导有方,收效显著。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与兴趣,让每一名学生有发挥、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