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电网结构规模的快速发展,集约化管理的需求日趋突显,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电网运行机制上的一种变革,调控一体化的实施能够推进电网调度业务与设备运行监控业务的高度融合,优化整合电网运行资源,推进调度业务转型,提升电网运行调控能力。只有有效融合电网调度和监控业务,调控一体化模式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才能实现运行资源的集约化和最优化。从运作方式、职责、比重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了进行调控一体化改革的优势,集约化管理对人力资源统筹的优化调配,进而结合电网自身特点提出了实施调控一体化的具体路径以及人员配置优化方案。
关键词:调控一体;电网;运行管理
引言
智能化、自动化及集约化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的电网智能控制技术对电网系统和电网控制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电网运行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及集约化。本文结合我国电网调度、变电及配网的管理实践,针对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技术展开探讨。
1探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需要电能,然而当今社会中的变电管理模式、调度运行管理模式以及配网管理模式,受传统电网管理系统、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制约下,已然无法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快速增长的用电量已经对当今电网发起挑战。因此,为了使电力发展可以跟上时代与社会进步的脚步,我国在“三集五大”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国电网发展方向转型,并将“调度一体化”列为发展与创新的大方向,促使电网可在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管理理论支持下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有限缓解电力资源与当今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量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探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并可有效提高社会发展动力。
2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相关特点
第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非常可靠的,可以在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增添更为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科学合理的利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自动化以及电网智能化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电力企业对于电网建设的投入成本,为电力企业指明了电网管理的改革方向。第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电网系统的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对电网、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电网设备的检修状况,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电网系统运行效率,以及电网系统的安全系数和稳定运行。第三,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高效性的电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结合与管理电网设备的运行以及电网调度的运行,简化传统业务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工作人员准确、及时地掌握电网的运行。并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电网的管理效率,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3调控一体化实施路径
3.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变电站系统
为了实现电网控制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必须在传统运行体系下积极融入信息技术等先进管理理念,促使一体化电网管理模式更加高效,可以在智能化变电站系统的构建下,缩减电气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成本,从而可有效提高电网一体化运行管理质量。为了使智能变电站系统更加高效,有关单位应科学规划变电站设备数量,避免过多设备增加变电站智能化系统运行负担,此外智能化系统也应考量电力企业综合发展实力,合理选用科学技术,使得智能化建设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从而推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良性发展。
3.2组织结构设计
电网调度一体化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职责的具体划分,一般情况下,电力操作人员可以将系统分成两部分的职能,通过这两部分的职能能够使得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效率变得越来越高。第一个职能就是电网调度中心监管职能。电力系统中有很多变电站,而且还有对变电站进行控制的阀门,如果这些阀门处于失控状态下,那么电力系统就会根据电力数据的变化以及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变化对其进行倒闸操作,防止电网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第二个职能就是电网系统中的运维管理系统,其会根据天气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频率性状态监督,可以发现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电力故障,并且以指令的形式发给电力操作人员,让电力操作人员和对这些电力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由此可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对我国电网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电网调控一体化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点控制
电网调控一体化配网调度层的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很多,例如对于关键点的控制。以过渡阶段的关键点控制为例子,在电力企业设置电力系统相关部门方面,电力企业一定要合理划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员工作权限以及工作范畴,并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在电网调控一体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工作人员的结构;加强对变电站智能化、集成化的改造力度。针对电网运行一体化的管理问题,要建立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构建先进自动化的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同时对于传统的运行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与调整。
3.4健全调控一体化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和健全的调控规程、管理制度是调控员开展电网运行管理的依据。针对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认真梳理业务流程,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制度内容涉及职责划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培训体系、调度规程、应急预案、操作指导、无功电压管理等方面。明确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各单位与各岗位的职责,全面规范调控一体化安全生产管理,如调控机构设备集中监视管理规定、监控信息处置管理规定及监控职责移交实施细则,为设备集中监控运行提出规范性要求,提升监控运行的标准化水平。
3.5组织结构调整及人员配置优化
①撤销变电运行单位集控中心,在调度机构成立运行监控中心,由原来的“电力调度+集控站+巡检班组”的运行管理模式向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模式过渡,运行监控中心主要负责运行监视及远方遥控操作,具体业务要求与原集控站保持一致,调度组具体业务保持不变。②分析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在执行核心业务流程中各运行单位的职责变化以及操作风险变化情况,比较新旧业务流程优缺点。调度组与新成立的运行监控中心应通过技能培训、考试认证等方式,提升监控员与调度员的业务技能素质,监控员、调度员相互在运行监控中心与调度组进行岗位轮换。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离不开电力支持,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因具有为电网运行系统提供先进技术、实现电网智能化管理等积极作用,因此应值得进行探讨并落实,从而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章龙.探讨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4(10):108-108,107.
[2]张 海,敬贵铭.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190.
[3]赵亮,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4):96-99.
[4]汪浅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苏州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