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专业化改革 合力突围油市“寒冬”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周林 [1] 李德辉[2]
[导读] 摘要:面对国际油市持续低迷和油田长期“人多油少”矛盾,油田提出了整合油气开发、油气服务、公共服务三支队伍,培育“中原服务”品牌,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扭转困境的发展思路。
        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热力分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1;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面对国际油市持续低迷和油田长期“人多油少”矛盾,油田提出了整合油气开发、油气服务、公共服务三支队伍,培育“中原服务”品牌,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扭转困境的发展思路。油田电力系统以供电服务中心为基础,于2016年5月31日,整合了采油一至六厂电力专业化力量,划转至供电服务中心676人。
        关键词:深化;专业化;突围
        一、专业化整合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在建设“油公司”过程中,企业重组、主辅分离等方式下,员工较长时间形成的利益格局被彻底打破,涉及到员工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以及相应的组织、人事、分配制度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中心根据油田改革方案,按照区域服务原则成立了一至六厂供电项目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服务效率和外拓市场能力。针对整合过来的6个供电项目,人员平均年龄44岁,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管辖的1300多台设备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占90%的实际状况,加上改革“深水区”和“寒冬期”叠加的多元震荡冲击,中心如何实现队伍稳定、生产创效?项目部员工的利益诉求、思想动态的热点在哪儿,中心领导班子的工作重心就在哪儿。
        二、原因分析
        面对员工的种种担忧,结合6个项目部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经营困难。电力专业化整合划转至供电服务中心676人,和采油厂直接签订劳务协议的只有503人,今年虽有油田的托底效益保障,但明年要求实现收支平衡,若继续今年的政策,收入保障困难很大。
        岗位难保。各供电项目部均设有机关组、基层队,且机关组、基层队负责人都属于管理岗,下步若按照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机构整合,人员多与岗位少的矛盾较为突出。
        待遇下降。相对于采油厂,供电服务中心属于辅业,由主业转为辅业,又遇上“寒冬期”效益下滑,加之采油厂与供电服务中心在经营考核模式上的不同,广大员工担心工资和福利待遇减少。
        竞争加剧。供电服务中心属于电力专业化单位,一直重视培训,培养出的专业化技术“高手”多,重组前采油厂电工不属于主体工种,培训学习机会相对较少,项目部员工担心和中心员工同时参与晋级,评上几率小。
        设备老化。项目部重组前是采油厂的辅助单位,采油厂相对重视给采油主业投资,项目部的电力设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等与中心相比有较大差距,90%的设备已经运行20多年,很多属于老龄化的淘汰设备。
        文化不适。重组前,项目部一直执行的是各个采油厂的企业文化,归属到供电服务中心后,和中心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磨合期。
        三、对策措施
        形式上的整合不代表思想上的融合。针对存在问题,中心探索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整合模式,做到方法到位,措施及时,实现了形式上合编、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力、一条心发展。
        岗位保障。按照油田电力专业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心保持划转人员工作岗位不变,同时,根据外部市场开拓情况及员工意愿,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鼓励外闯市场,目前6个项目部已有32人外闯市场。
        效益保障。针对员工薪酬和福利待遇,首先,按照油田的托底效益保障,划转至中心的人员,基本薪酬不变,绩效工资执行中心绩效考核办法;年度内月平均绩效工资兑现低于1000元/人,按1000元/人•月兑现。2017年,中心将按照油田政策,重新制定统一的绩效工资标准等福利分配方案。其次,外闯市场创效。

外部市场在2016年的基础上,新开发了元坝气田,川气东送的利川变电站和涪陵变电站、武汉黄金镇以及南水北调主体工程的5个35千伏变电站等,在去年62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合同金额增加1000多万元。6个项目部外创市场达32人,有效缓解经营压力,保障员工收入。
        公平竞争。针对技术职称的公平竞聘。中心出台《电力技术英才选拔实施细则》、《专家管理办法》等,划转员工中的1名员工通过竞聘获得单位技术专家职位、1名员工获得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副主任专家职位。
        基础保障。针对项目部员工技能参差不齐、设备老化、基础设施损坏严重问题。一是目前已组织项目部全员素质大提升技能轮训60课时,技术素质有效提高。10名选手在中心的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名次。二是9—11月份,中心组织百余名员工对6个项目部的17条线路,5座变电站的设备首次进行了大规模检修,电网运行更加平稳高效。三是6个项目部的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正在有序进行中。
        深度融合。针对6个供电项目部企业文化、队伍状况、管理情况,重组后,中心通过抓思想引领、制度梳理、生活关怀入手,让员工认同新岗位,自信唱主角。一是思想引领激活力。中心领导到各项目部宣讲电力专业化改革光明前景,宣讲中心“一家人”“借势发展”“自己的活自己干、外部的活积极干”等企业文化理念,增进员工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将五厂项目部在转型发展中领导带头转观念、外闯市场见效快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在中心推广学习,促进其他项目部快速转变角色,向先进看齐,尽快融入中心工作。二是梳理制度明方向。中心企管办将各业务科室制度文件、管理考核要求打包传各项目部,各项目部及时与业务科室进行对接,梳理完善本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为尽快踏上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实施效果及下步打算
        重组之后,经过半年运行磨合、资源整合、文化融合,6个项目部和中心形成了奋发图强、一条心抱团取暖,合力突围油市“寒冬”的良好局面。电力专业化管理的4方面优势逐步显现:
        一是油田电力系统保障油气服务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提高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今年6月14日,暴风雨造成百里油区多处电网波动、失电等险情,中心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排除故障,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二是提高了中心外部市场创效能力,扩大了外部市场人才储备,先后为外部市场输送人才32人,实现创效430多万元的同时外部市场不断得以拓宽。
        三是实现了高低压电力业务集中管理,做到电力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的标准化和资料台帐建立的标准化。
        四是通过重组进一步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专业化力量的壮大,也将员工的工作效能发挥到最大。今年9—11月,在中心统一指挥协调下,线路检修工区、变电运行工区、各供电项目部密切配合,目前已完成6个采油厂12条配电线路、5座变电站的检修工作。
        下一步中心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专业化力量的进一步成熟和壮大:
        一是以价值积分为导向,激发队伍活力。深化价值积分管理,激发员工比贡献、亮作为、挣积分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快干慢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贡献大小不一样”。
        二是以培训为依托,激活员工潜能。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复合型人才就是最大效益”的思路,对项目部员工分级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富余人员变成财富。
        三是以考核为载体,用活人才机制。打破员工职称聘任“终身制”的壁垒,结合解决问题、立项攻关、导师带徒等考核内容进行公开竞聘;优选项目部大学毕业生到机关科室、检修、线路等单位挂职培养,让项目部员工有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
        四是以创建新型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鼓励员工科技攻关,解决电网运行技术难题,促进人员成长为人才。
        五是强化市场开拓,坚持走电力专业化发展之路,以 “技术+劳务”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培育出新的效益增长点,确保员工收入稳中有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