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王志刚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王志刚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使用,甚至还会对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产生相应的影响,直接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相互关联。
        恒大地产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使用,甚至还会对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产生相应的影响,直接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相互关联。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是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单位响应我国政府号召的重要体现。当然,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尚且还存有部分问题,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能够对其予以充足的重视,从多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为企业发展带来更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重要性
        增强建筑项目品质的监管力度,能够有效的确保建筑项目施工的品质和效率。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建筑项目品质监管工作做的都不到位,这就需要工程项目监管部门关注并排除这一问题。相关的建筑项目品质监管工作者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需要按照建筑建设的具体情况,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监管理念展开治理,不但需要增强工程项目监管的力度,还需要提升自我的工作成效,进而推动我们国家的建筑领域长久良性的发展。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的监督地位和执法手段不明了。目前,政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合理问题,我国有关法律条文中已经明确规定了,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不具有执法资格,其只仅仅是政府部门所委托的执法机构而已,具备管理的权力。然而在实际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很难开展规范的管理。如此一来便造成政府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与相关的工作者不能有效开展具备有政府效力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规范管理市场和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从而直接对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工作产生影响。
        2.2监督工作法制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市场建设由于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监督和立法的内容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所以造成法律规范不能更好的约束建设过程,造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秩序混乱等现象,对管理工作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建筑市场的法律规范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个别法规条款中语言不明确,适应不了市场建设管理的要求,也没有充分规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细节。我国的各地都有监督法规内容不完善的问题,并且执法部门和立法部门不统一,导致有关的法律规范效力低下,对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
        2.3质量监管信息更新不及时。因为现代化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建筑施工期间品质监管的各项讯息,也开始采用了科学的讯息化管理,只是,一些公司因为资金的欠缺,没有建立完善的讯息化管理程序,并且,品质的监管讯息依然还延用着以往的方法来进行讯息的更改,如此就一定会使得讯息受到延误,进而没办法将品质监管讯息实时的传送至有关单位,最终使得工作的成效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干扰,无法更为有效的完成品质监管的目的、标准。
        2.4片面追求工程整体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管控。建筑工程无论是施工速度亦或是施工流程都需要按照相应的步骤执行,应该充分保障各个流程以及节点之间的平衡,不能片面地追求高速度、高业绩。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单位在开发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仍旧存有一味追求速度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地提前竣工时间而打破原定的施工流程,不论技术人员水准的高低亦或是工种的特殊性,一切均是为了提高工程施工速度,严重忽略质量问题。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
        3.1加强政府监督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培训的力度,真正意思上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监督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监督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规范标准等。熟练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所使用的相关仪器和设备,增强大数据时代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力。质量监督人员要学会应用大数据,从全局来掌握好工程项目的质量优劣。加强质量监督人员培训力度,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主次分明,做好主要工作的前提下再在展开次要的工作。重视新技术和新材料,与时代发展潮流齐头并进。给新进人员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业务培训机会,才能保证更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3.2构建工程质量利益共同体。在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利益相关者基于一致的质量目标称之为工程质量利益共同体。指通过契约、制度以及行为机制等形成各方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受利益的组织形式,利益有关的各方秉承信任、互利、共赢的原则,将工程质量信息进行共享,对彼此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建立相关的质量责任追溯机制、合同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特别是通过有效手段提高监理单位职能意识,摆正位置,全面履行监理义务,充分发挥其责任主体作用,才是真正把控工程质量关键因素。
        3.3深度提升建筑工程团队的质量意识。全方位地强化人员素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中囊括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以及专业技能等,从属于行政监督执法。现下,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虽然在缓步上升,但是仍旧存有较多令人困扰的问题,各种倒塌事故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此类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建筑单位质量意识薄弱。现下,建材市场、建筑市场以及设计市场范围广泛并且体积庞大,因此常常出现鱼龙混杂现象,导致市场整体朝向混乱化方向发展,求取高额经济收益,忽略质量管理的意识越发明显。如果监督体系不对质量管控予以充足的重视,没有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那么势必会导致建筑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如果要振兴建筑领域,那么就必须要全面提高建筑工程团队的质量意识,在新时代下,全面强化建筑工程人员的专业素养,充分展现出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解决现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重中之重。
        3.4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讯息科技已经普遍运用到了各类行业中,并且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目前监管工作人员不够、施工场地监管经常疏忽的问题,利用现代化的讯息管理技术,例如监控设备和数据库等,能够把项目建设品质的有关讯息数据采用图像、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储存起来,完成对于建设场地的施工品质、施工安全、消防等环节的全程远程监督,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不良问题的出现。对于品质的监管活动能够在时间上和精准度上带来参照条件。规范进行品质监管的有关单位,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实时更换对应的设施,以有效的增进项目监管的技术水准,添加适宜的品质检查设施和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实的项目监管工作期间,通常要运用专业的方位测定仪器、数字显示仪器、检测仪器等做到充分的监测。另外持续的优化讯息化的监督管理规范,还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理的水准,还可以持续的提升品质监管数据与讯息的精准性,进而充分的把控工程的施工状况。
        小结
        总之,现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各种工程质量问题却仍旧时有发生,究其根本不难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团队以及建筑监理单位两方面,如果不对二者的运作机制予以有效更新的话,那么势必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居住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此,建筑工程单位以及监理单位有必要严格把控质量大关,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政府监督队伍建设,构建工程质量利益共同体等,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人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鞠录平.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6):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