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股份供水分公司一分厂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安全供水是城市供水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合格的水厂出水水质是安全供水的重要保证。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只要某一个环节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出厂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根据有关水质控制的标准,结合自来水公司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对地表水水厂水质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水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控制、地面、水厂、水质、体会
一、密切监视水源的水质变化
水源水质变化一般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变化。自然因素方面,夏天江水流量大,氨氮、有机物等含量少,藻类较多,每当洪水期或者暴雨之后,常常由于雨水将地面上大量的有机物带入河中,原水有机物会突然升高。
人为因素方面,由于污水处理建设的滞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水污染。较多的工业区,会对水厂的供水安全等造成一定的隐患,此外,当河流上游内河水闸在开闸放水时也会造成原水水质的突变并影响水厂工艺运行。
二、加强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的控制
大部分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
加强对处理工艺的管理和控制是确保水质的重要保证。
混凝、沉淀阶段,水温、pH、浊度、水量、水力条件和絮凝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在进行水处理时,如果水温较低,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主要是因为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温水粘度大,使颗粒碰撞机会减少,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影响沉淀效果。为提高低温水处理效果,常用方法是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如果最冷天气水温一般也在10℃以上,所以冬天虽然混凝、沉淀效果相对较差,但是用普通混凝剂基本能满足处理要求,只是投加量偏高。
水的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品种而异。如何选择适宜的混凝剂,需要结合原水水质和混凝剂特征来定。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现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原水PH在7.0-8.0之间,效果较好。
冬季原水浊度底,夏季洪水期原水浊度高,为提高混凝沉淀效果,中山中法和中山大丰在夏季原水浊度高时(200NTU以上),采用高效混凝剂,其它时候基本上都采用普通混凝剂,都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沉淀的重要因素。在混合、絮凝阶段,无论是采用水力混合还是机械混合,都要做到快速、均匀,G值和GT值均要符合要求。采用水力混合、絮凝时,应控制好进水水量,让其水力条件尽量符合设计要求,提升絮凝效果,确保沉淀阶段的稳定和可靠。
加药点位置对混凝效果有直接影响。大丰水厂一期工艺原来在一级泵房和絮凝池之间的原水管道上投加,通过管道混合器混合,混合效果受原水水量的影响较大,在二期工程上马时,结合一、二期特点,设置了配水井和机械混合,投加点设在配水井机械混合池之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管道混合作为备用点留用。
絮凝池、沉淀池积泥对其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排泥和定期清洗是保证处理水质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水浊度设置不同的排泥周期,运用自动控制排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沉淀池一般每年清洗一次。
过滤是降低浊度保证水质的关键。滤池的运行受到沉淀水的浊度、滤池的运行周期、冲洗方式和效果、滤床以及滤砂等因素的影响。
滤池冲洗过程中,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水温、滤料粒径及比重等有关。为了保证良好的膨胀率,滤料粒径和比重越大,要求的冲洗强度便越大。当水温低时,水的比重要相应地变大,砂粒的浮力即变大。这时,就应调小冲洗强度,反之,则应增大冲洗强度。为避免冲洗强度过大和配水系统的损坏而出现跑漏现象,使滤层达不到规定要求,从而影响水质,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反冲洗过程,每年检测滤池滤砂厚度、滤料粒径、含泥量和反冲洗强度。为节约用水并提高滤池冲洗效果,改进了滤池反冲洗程序,反冲洗前关闭进水阀门后,先将滤池池内的水过滤,然后再进行反冲洗,适当延长V型滤池气冲洗时间,减少滤池水冲洗时间。
夏季水温高,细菌、藻内和微生物繁殖快,增加氯气消耗,冬季氨氮等污染物较高增加氯气消耗。此外,PH、原水氯化物等也会影响耗氯量。控制出厂水余氯在0.5-1.0ppm之间。
现在水厂在氨氮含量高时大部分采用折点加氯,这在原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时存在生成三致物质的危险,并且投氯过多可能产生氯臭,影响感官。所以现在有些水厂在进行增加预处理或者改用二氧化氯等其它消毒剂的改造,臭氧、紫外线以及多种消毒方式共同使用的方式正在被许多水厂采用。
三、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正常运转是确保水质的重要条件。有效的设备管理应当是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备件备品管理和报废全过程的管理,水厂应当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手段,尤其应当在设备采购(设备定型、设备性能分析)、设备维护保养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四、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事、用人、管人、培养人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制度化建设,以制度来管事、用人、管人和培养人。制度化建设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自来水生产的角度来说,则主要包括巡检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工艺操作管理等。
制度管理的重要保证是执行,只有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才有可能带来良好效果。而制度是否执行,执行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可行,是否得到一线员工的理解和认同,是否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一些水厂的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和巡检制度,我们就是在不断总结过程中不断完善,而一线员工的充分参与是其改进的重要保证。作业指导书和巡检工作需要引导员工做到工作细心、细致、勤快,要给员工提供适当的操作空间以便于其主动性的发挥,要引导并培养其在工作中善于寻找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巡检频率和工作强度要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并结合员工配置的要求。
五、加强水质检验,及时指导生产、确保出厂水水质
水厂除厂部设化验室外,班组也应定时,定项进行水质检验,将这两级化验的资料作水质信息反馈至制水一线,及时指导生产,中心化验室要协同解决水质问题。
水厂不能单纯满足于国家颁发的国家饮用水卫生规程中所列的水质项目的检测,而要将重点放在原水水质变化和对余氯、浊度的控制上,为此应要求化验员熟知厂内管道埋设分布情况,以及各净水构筑物的运行规律,特别是结合水质检测掌握它们的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事故的隐患,根据历史资料及其他因素搞好原水水质的预测预报,以便及时掌握,评价原水水质。
参考文献:
[1]罗辉虎.在线监测系统在水厂水质管理工程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4):218-220.
[2]张裕丰.给水厂水质净化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6):129-130.
[3]李晓云,金国水.水厂运行管理与供水安全性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247-248.
[4]张敏,韩福彬,梁涛.净水厂水质分析检测及工艺优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7,19(1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