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田基层安全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王建峰
[导读] 摘要:石油石化工业是高危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造成事故。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石油石化工业是高危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造成事故。,说明了加强对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基层职工岗位安全和心理安全建设。并针对油田企业开展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提出建议,为做好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促使企业安全高效生产、可持续发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可以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员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本文阐述了企业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多个层面的特点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基层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
        一、基层员工安全心理
        针对新时期石油工人以新生代为主的特点,基层思想工作的落实对于急时排解新生代石油工人的心里问题以便更安全更高效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层工作不安全心理[3]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机心理:有时为了抢工期、赶任务、图省事、怕麻烦,工作中省略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施工中违反作业标准,由此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
        2、 侥幸心理:明知违章或此项工作不安全,但是心存侥幸,觉得偶尔违章作业未必就一定会出事故,这种事故案例不在少数。
        3、疲惫心理:经常加班加点,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造成过度劳累,或受某种刺激,体力、智力和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思想不集中,反映迟钝,使人的警觉能力下降,导致身体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从而引发人为的工作失误,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4、自满心理: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发生,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认为只要业务水平高,安全措施可有可无,低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5、马虎心理:对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感兴趣,抱着大概会干就行了,知道太多也没什么大用的心态,满足于工作的现状和已有的经验,不思进取,会而不精;学习浅尝即止,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造成在现实生产中对规章制度不理解、不掌握,岗位技能不高,应变能力不强,不按标准化作业,办事不认真。
        6、麻痹心理:对待作业或操作,不去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造成的后果,麻痹大意,对危险分析不足。
        7、浮躁心理:部分年轻职工对本职工作没兴趣,认为干好干坏都一样,在工作中始终提不起精神,心态不平衡,轻率、急躁,不按科学程序办事。
        8、懒散心理:在一个工作岗位干得太久了,思想上不知不觉就会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理,养成了一种行动散漫、懒惰的不良习性,不按制度办事。
        9、盲从心理:办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特别是发生在老工人和领导者身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对周围的人造成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产生盲从心理。
        10、逆反心理。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工作方式不当或处事不公,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职工对领导或工作负责人不满意、不服气、闹别扭,或是认为“标准”与“措施”太繁琐、太束缚人,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二、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基层工作思想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要求职工有较高的自我认识和较高的素养。于此同时,还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广泛的宣传工作。基层安全文化建设重点在人,这就要求更多的关注基层职工的人生安全,同时也要关注基层员工的心理安全,这不是纯粹的制度要求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更好的践行“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让安全文化理念深入每一位职工的内心深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1)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加大精力,经费的投入是保障“物的本最安全”,通过工程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和系统具有安全性。

虽然短期来看,巨大的安全投入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安全投入的作用是长期的,在短期内不能显现。从显性角度分析,安全生产的投入很大,但却远远小于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社会地位的影响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四阶段,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领导倡导的文化,领导者个人素质会影响企业文化风格的形成,因此,领导者的安全修养是整个企业安全文化水平提高的保证。他们是制度的制定者,只有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使安全获得制度上的保障,只有他们将安全制度作为首要制度了,安全才能不会在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让位于经济效益。管理层在企业中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是上下级沟通的桥梁,如果这个桥梁中断,安全文化作为一个集体就不能正常运转。
        (3)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操作层是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实践者,也是决定企业安全文化构建能否成功的最主要力量。因此,要提高一线员工的文化素养是提升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各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生产环境的改变对培训内容作出调整。注重案列教学,让员工从生动的案例中切实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安全意识渗透到员工的每一个行为中,落实到每一个生产工艺和行为中,使员工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安全的。
        (4)安全精神文化建设。我国企业应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人本观,将员工的生命价值放在首位,抛开“要钱不要命”的错误价值理念。安全文化是一项能够融入情感因素的工程,只有将感情融入安全文化建设中,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责任与道义又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企业不讲道德的不安全生产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造成了对“人权”的侵犯。是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因此,对于这种行为,我们要加以谴责,在市场上投反对票。
        四、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持续发展
        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更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因而可以说,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如果没有全体人员的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如: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每月开展“全员安全诊断”活动,通过员工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行为,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现场的安全排查中,公司再根据好的建议和隐患问题进行评比,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员工参与意识。
        提高每一个成员的素养,这个素质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等,对安全而言,安全素质的高低就决定一个企业的形象。因此,企业要经常性的开展科学性的安全培训,根据员工的不同层次、不同的岗位,开发出相适应的安全培训体系,培训的内容不是理论的空洞讲解,而是每一个工作流程的具体讲解。利用 “安全生产月”的契机开展安全竞赛,演讲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员工的意识。
        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奖励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审慎对待员工的差错,应避免关注错误本身,而应以吸取教训为目的。权衡惩罚措施,避免因出发而导致员工隐瞒错误。企业应在内部树立安全榜样或典范,发挥安全行为和安全态度的示范作用。
        结论
        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创造良好业绩的保证,是提高社会地位的基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使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共同的自觉行为。安全文化既是一种管理艺术,又是一种管理文化,它要求每个人日常生产、活的习惯,让它能渗透到安全文化生产活动中的一切方面、一切时空过程。在安全文化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一定能激发企业员工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一句话:安全是生产的灵魂,安全生产的灵魂来自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59.2-59.7.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编[C]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5.
        [3] 杨培进.“心态安全”造就钻井现场的本质安全[A]经营管理者,201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