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环保理念的山区道路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陈萃 李婷
[导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山区上修建公路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基础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410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山区上修建公路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基础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山区上修建高质量高等级的公路,往往会因为其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而受到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这三个方向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进行强行修建,就极其容易对山体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可能会加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概率,亦或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本文就综合环保理念的山区道路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山区道路;环保理念;设计准则;道路设计
        引言
        随着国家开始倡导环境保护,提出“绿色清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思想,公路建设行业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最早于2011年发布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但具体实施情况却不够理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为此,本文开展基于环保理念的山区道路设计研究,以其为山区公路建设提供建议。
        1山区道路建设受山区特点的影响
        山区的公路大部分是在原有的简陋山路上扩建改建而成,新建的道路是通过桥梁或隧道等工程穿越复杂得地形。因此山区的地形复杂的特点对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来看一下山区建设道路的特点。(1)山区道路地形地质复杂。山区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髙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切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髙。(2)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原有的山区道路线形通常较差,在改建的过程中要进行重新选线,既要充分结合原有道路,又要利用好大型的桥梁或隧道等构筑物。这样必须要求勘测人员有髙的勘测水平和勘测经验,并熟悉道路的地形地貌。(3)山区河流洪水猛、流速大、冲刷凶、水位涨落和河弯冲髙的幅度都很大。设计洪水位时,既要考虑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变化,又要考虑公路修筑和施工弃渣后造成«积、改变流向等影响。山区如有较大河流,在设计时注意河流对道路的影响,保证道路的正常和安全使用。(4)山区道路建设应考虑对山区环境的破坏。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公路设计应从各个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了很多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
        2综合环保理念的山区道路设计
        2.1基于环保理念的路线设计
        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平面线型设计与纵断面设计至关重要。平面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做到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以曲线设计为主,合理选择圆曲线半径和设置缓和曲线长度。综合考虑适应山区地形、躲避地物、协调线性的基础上,应要求曲线半径以不小于极限最小半径的3倍为宜。地形复杂、地质情况较差的路段应采用适中大小半径线型,过大半径易导致坍塌滑坡等灾害,而小半径线型需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工程设置等,设计复杂。最大纵坡作为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坡度直接影响公路使用质量、路线长短、建造成本等。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该路段荷载类型、车辆通行量、车辆下坡制动安全性、重载车辆爬坡能力、工程成本等多种因素确定最大纵坡值。


        2.2路基防护及排水设计
        为了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避免公路边坡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对路基填方边坡,根据填土高度分别选用植草或拱形骨架内植草等防护措施,坡脚设排水沟、急流槽的等排水设施;对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条件和边坡高度,采用植草、护面墙、柔性防护网等防护措施,边坡顶部、中部、底部分别设截水沟、平台截水沟、边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同时避免路面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农田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路线经过河流段,首先应注意避让,其次要采取综合排水、绿化等隔离措施,保护水质不受污染。
        2.3合理设置山区道路选线过程中的变坡点
        设计山区道路线路时,不合理的变坡点设置,会使填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样不仅会破坏地表土和植被,还会让路基与边坡都变得更不稳定。为此,要想减轻填挖方的负担,必须合理设置山区道路选线中的变坡点。
        2.4弃土、渣场设计
        取、弃土场均设在旱地、荒沟。在取弃土前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后的腐殖土进行集中堆放管理,用编织袋堆筑挡墙进行临时防护。取弃土场防治重点是做好表土的拦挡,用编织袋堆筑挡墙将表土围在其中,上面种植紫穗槐等根系发达的草种,防止水土流失。弃渣后将表土附在弃渣上,复耕或种植毛白杨和紫穗槐,每平米9株。
        2.5山区道路沿线景观恢复
        山区公路绿化景观恢复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植被自然演替规律:沿线景观的设计需根据当地气候、自然植物群落的生物条件进行设计,二是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相结合:恢复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损坏、改善公路交通环境,提高驾驶员行车舒适性,三是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景观恢复的要点主要有边坡、中央分隔带及取弃土场。景观恢复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协同的系统工程,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做到公路质量的优良,最大限度发挥公路项目效益,景观恢复时应囊括景观学、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生态学多学科设计。
        2.6完善防治灾害系统
        一般情况下,山区道路发生环境灾害都会呈现出一定的互相关联性、整体性和群发性等特性,此类灾害一旦发生,就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发其他的灾害,像泥石流的发生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甚至河道堵塞的情形。为此,完善相关道路的自然灾害防治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举措。首先要加强整条线路的全方位防治准备;其次将某个区域的自然灾害防治系统与整条线路的体系紧密结合,有效发挥作用;最后对于工点灾害的防治体系必须要全面,做好勘察工作,掌握发生灾害的具体原因、性质、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特征等,依据相关数据逐步进行研究。
        结语
        山区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大,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道路建设也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山区道路给当地带来便利交通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沿线景观造成负面影响,故应从源头出发,开展基于环保理念的道路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超.基于环保的山区公路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张薇,王榕菁.道路设计中的环保要素探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1(4):248-249.
        [3]曾志芳.试论基于环保设计的山区道路选线新思路[J].四川水泥,2019,5: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