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邱兴起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与出行的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是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身份证号码:15272319911225xxxx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与出行的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是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因此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软土路基的建设,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就会影响到公路的施工质量,进一步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关键词:路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现象十分可见,这种地基主要以淤泥为主,其特点是含水量高、易流动、压缩性差、透水能力欠佳等等,多见于河流、沿海以及湖泊地区,在开展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时应当从多方因素着手加以细致考虑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加以解决,以防止地基发生沉降或位移,从而为人们的正常出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1、概述处理软土路基的必要性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软土路基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软土是由黏土、粉土或沙土构成的比较松软的土壤,外加软土路基中的水分较多,这就使得其抗压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公路施工要求的标准。软土路基的高含水量会导致土壤具有流动性,会大大影响公路的施工效果,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土壤优化处理,必然会使公路后期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沙子是软土路基黏土中主要成分,它的存在会降低软土路基的强度,直接导致工程承载力的下降,不能满足后期公路投入使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有机质含量,并且利用软土路基黏土的物理特性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控制软土路基中黏土成分对整个工程带来的影响,以提升工程的安全稳定。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处理软土路基后,能够改善它的不足,保障公路工程的继续运行。如果针对软土路基的特性,没有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处理软土路基,容易发生路基下沉,影响公路工程的后期施工和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处理后,会降低软土路基下沉出现的可能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总之,合理处理软土路基能够有效提高公路的质量。
        2、路桥工程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处理方式不当
        软土地基是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软弱地基结构松散,强度低、含水量大且压缩性强,所以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可能会给后续一系列施工操作带来不良的影响,不但会延长施工工期,增加施工成本,甚至还会降低施工质量。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最为科学合理的路基处理方式,否则将会给工程埋下一定的质量隐患,进一步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1]。
        2.2、抗压性、稳定性较低
        软土路基的抗压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差,在加上建筑材料强度比较低的时候,就更容易造成路面沉降的现象,并且公路上的各个位置下降的深度不一,从而造成公路路基的质量难以达到要求,所以,使用的寿命就会减小。在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压路机碾压施工,软土路基的坚固性是没办法达标的,加上材料的性能较差就会造成路面的抗压能力较差,就无法进行施工。
        3、常用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3.1、软土路基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常用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目标是将软土路基中的水分排除,通常有两种操作方式。当需要处理的软土路基的含水量不多时,相关施工人员在公路施工时通过热处理技术方式排出水分,提升软土层的稳定程度和夯实度,从而提高路基的硬度和承载力。这种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只适用于含水量比较低的软土路基,适用范围比较受限。当软土路基的含水量比较多时,可以采用第二种处理方式。在软土路基中安装排水管,通过向土层施压将水分通过排水管排出,该操作方式要求对逐块土层循序渐进的进行处理,能够夯实土壤中的缝隙改善其松软状况,防止软土路基出现变形和下沉。

利用排水管排出水分需要考虑排水管和施压来源两个因素,工程施工单位在选择排水系统时通常会选用编织物袋沙井,其排水效果较好而且性价比高,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2]。
        3.2、预压砂井法
        在对市政道路建设期间处理软土路基时,相关技术工人会对预压沙井法进行应用,另外还需排水程序和加压程序的支持,保证路基中的土壤能够硬化、凝固,其重点是对凝固区域中的土壤侧面土与植物等杂物进行清除,然后布置上砂垫层,再把塑料材质的排水管道以垂直的形式插入,把排水管道进行横向的布控,进而为道路地基带来优质的环境,提升道路地基土壤的稳固度。另外,还需要在砂垫层内设置密封膜,同时将真空泵添加进来,把道路地基中的气压抽到80kPa,利用此种方法进行加固耗时比较长,而且价格的面积不大,不太适合用在流变性较强的土壤内[3]。
        3.3、换填天然砂砾施工技术
        在路桥软土路基施工作业完成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中桩、边桩和护桩的位置进行准确测量,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天然砂砾换填之后的稳定性。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换填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对路基边线和中先实施测量放样,在此过程中需要每隔50cm设置一组中心桩。如果天然砂砾换填路线为曲线段则应该将一组中心转控制在5~10m。其次,在计量好天然砂砾料用量之后,还需要控制好运输车辆的摊铺面积,并且由专人对运输材料车辆进行指挥,防止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实际换填宽度要比路基边角多出50cm左右。
        3.4、选择灌浆施工方式
        对软土地基中的灌浆施工技术加以分析,灌浆施工技术主要操作方式,就是将调配好的灌浆注入软土地基中,在灌浆调配中填入固化剂,将固化剂与灌浆进行充分搅拌,充分发挥固结剂化学性质,提升固结剂稳定作用。在实际的路桥施工中,很容易遇到较软的土质,此种土质通常被称之为软土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结合路桥施工实际需求,做好灌浆处理工作,将浆液灌入到软土地基中,确保软土地基内部缝隙逐渐缩减,不断提升地基的紧密性。但是,在软土地基灌浆施工技术中,应成分重视灌浆开展前这一环节,应结合软土路含水量,做好实地勘察工作,确定软土路含水量,对灌浆进行科学配比,从而达到软土固化作用,解决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升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可行性,为后续路桥软土地基施工开展构建良好环境[4]。
        3.5、水泥搅拌桩加固法
        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还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到了水泥搅拌加固的方法来提高施工的质量。通俗来讲,就是在软土路基中灌入水泥,在经过搅拌使其具有持续性时,凝胶状的颗粒就会出现在施工的位置上,是这个结构变得更加的完整,从而增加其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用到了机械装备来搅拌混凝土以及水泥。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各个环节,必须要在符合技术规定的前提下尽快完成相关的施工工作。此外,相关的施工人员一定要在技术人员的许可之下才能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5]。
        结束语
        路桥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公路工程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不同的施工状况必须采取有针对的技术方案进行解决。在特殊的软土路基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法,不断与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创新现有的施工建设技术,加强施工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多方面保障公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凯瑞.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人民交通,2019(12):70-71.
        [2]李勇.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9(34):48.
        [3]徐朕.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探讨[J].居舍,2019(34):52.
        [4]杨萍,余麟.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9(32):78-79.
        [5]郇翔天.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关键思路[J].智能城市,2019,5(22):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