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近年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水务大幅增加,但水务服务的总体水平不高,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城市的取水、供水、排水,水处理等水务公共服质量水平及为此支付的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提高各城市水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城市水务服务;绩效管理战略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通过水务行业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水务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水务行业的绩效评价实践也蓬勃发展。
1 特点
我国水务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尚在建设中,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就开展了对于城镇供水企业生产能力、经营状况、服务水平的统计,90年代初建设部计划财务司印发的《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中也包括了对于城市给水与节水、市政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统计内容,这些将成为在我国供排水行业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利基础。随着我国水资源匮乏的日益显现,公众对健康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水务行业引入市场化机制,随着水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政府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对于水务企业绩效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投资者的重视,受到运营管理者的关注和期待。现阶段我国水务行业绩效评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监督需求和管理需求的广泛性。监督需求主要来自政府和公众,管理需求主要来自投资者,也包括政府。各需求者需求的目的不同,关注的指标以及指标的标准值都各不相同。由于需求的广泛性,形成了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差异:政府和公众以满足社会用水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为首要目标;而投资者认为应该在满足投资回报的前提下,最大化满足政府和公众的需求。(2)管理体系需求的规范性。近年来各地水务企业都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同时(或者确切地说是在做绩效评价的探索),希望得到详细规范的文件给予指导。具体包括: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和理论体系;系统的、完善的制度和规章;与为绩效评价相配套的计划体系、预算体系、目标体系等。(3)指标体系需求的规范性。如果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具体解释,则可能造成歧义性;同时计分方法也需要逐步改进和规范。(4)评价过程需求的实绩性。企业未能有效实施评价过程和纠偏过程,也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价制度,评价过程有时流于形式,发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但评价结果是真实有效的,对以后年度计划指标的制订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 城市水务服务绩效管理战略
(1)科学构建城市供水绩效指标体系。立足行业发展四大目标,构建一级绩效指标立足于“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优化供水成本、改善供水服务”四大指标,借鉴国际上普遍应用的绩效评估领域分类、跨地域城市供水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针对政府、行业和企业对供水行业绩效管理的不同需求,从不同层次和维度对供水行业通用的绩效评估指标进行归类并描述其特征。具体划分为六大类,即服务类、运行类、资源类、资产类、财经类和人事类。 强调可测性和可比性,构建二级绩效评价指标通过频度统计法,查阅、分析、整理了国内外关于供水绩效管理和绩效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对二级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依次通过数据采集验证、咨询专家分析、统计学回归等方法分析绩效指标的可测性和可比性,最终确定二级绩效指标,构建了城市供水绩效指标体系。体系不仅可以应用单一供水企业的绩效评估,还可以推广应用到整个供水行业的绩效评估。
(2)建立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一是成立绩效评估管理工作组。
为了有效推动供水绩效评估管理的顺利实施,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首创股份下属示范企业成立了绩效评估管理专项工作组。组长由企业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公司生产副总、财务总监担任,负责审批绩效目标值及奖惩管理办法。二是设立绩效目标。首创股份绩效主管部门提前和下属供水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绩效目标,以确保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在此基础上,被评估者要对自己的工作绩效目标做出一定的承诺,签订《绩效评估目标责任书》。三是建立绩效评估管理配套制度。建立了一系列支撑供水企业绩效评估的管理制度,包括组织实施、信息管理、结果管理和奖惩办法等,有效保障了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和跟踪,确保了绩效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推进和健康发展。四是组织绩效评估教育培训。由于面向城市供水企业的绩效管理尚属首次构建和推行,在示范供水企业进行了全面性的教育培训,内容涵盖绩效评估和管理的目的意义、绩效指标的定义及用途解释,绩效指标数据采集方法、计算方法,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和操作等。
(3)建立信息平台。开展绩效数据采集与校核如何保证采集到的绩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直是绩效评估与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本项目为此设定了绩效数据采集的标准通用模板,并进一步加强了绩效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搭建基于B/S 架构的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开展数据采集与校核,为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便捷性,首创股份设定了绩效数据采集的标准通用模板,搭建了基于B/S 架构的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可将其与各水务企业的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并通过专家现场调研,进一步校核绩效信息的可靠性,尽可能保证绩效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开展绩效数据分析在信息平台上对收集到的绩效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立体评估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找出问题和差距,从而推进供水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4)定期开展供水企业绩效的综合评估和反馈改进。一是绩效综合评估。供水企业绩效评估周期为一年,由首创股份绩效主管部门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综合评估。评估工作涉及定量评估和专家评估两部分,总分为100 分。基准值默认为指标三星级的下限,而上下星级的参考值则依据指标基准值或经验值确定。专家评估为40 分,由绩效评估专家执行,主要对被评估企业的企业管理、背景信息、数据真实性进行合理的评判,对数据反映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判断。二是绩效反馈与改进。绩效评估结束后,绩效主管部门依据综合评估报告,及时向被评估企业进行评估结果反馈,对于评估报告中所涉及的不足或问题,被评估企业需与评估专家或主管部门进行书面或面谈式沟通,依据扣分点认真分析问题或不足产生的原因,并在限期内拟定针对性的绩效整改计划、方案和措施,调整绩效目标,并上报绩效评估主管部门,落实绩效整改计划。例如,示范企业淮南首创产销差率相对较高,通过与评估专家沟通和分析原因,建议从水量漏失控制、用户管理、水表管理及供水系统日常维护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重点关注和控制供水管网物理漏失率、管网修漏及时率、居民家庭用水按户抄表率、管道更新改造率、当期水费回收率等绩效指标,最终制定了次年产销差率降低两个百分点的目标。这相当于进入了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设立绩效目标阶段,真正形成绩效管理模式。
推行绩效管理是提高城市水务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途径,对促进管理减排、节约用水、改善城市居民用水条件、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城市供水行业2010 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 年远景目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张现国,汪慧贞,王俊岭,等.供水管网漏损评价指标筛选[J].给水排水,2018,37(001):158—161.
[3]俞昌建,韩伟.城市供水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城镇供水,2017(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