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色音毕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色音毕力格
[导读]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当前的房屋建筑施工中极为常见。
        内蒙古锦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当前的房屋建筑施工中极为常见。基于此,本文强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优势,同时,从钢筋绑扎、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施工几方面入手,阐述了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旨在增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使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与规模逐步增大,其施工质量、布局灵活性等受到了重点关注。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引入极为普遍,能够满足当前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更多要求。为了进一步强化房屋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究极为必要。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优势分析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其属于复合型结构的一种,具有钢筋与混凝土的材料优势,能够实现房屋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的强化,促使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增强。同时,相比于传统的房屋建筑结构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更为简便,可以在降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难度的基础上提升施工效率。另外,由于使用的主要材料为钢筋与混凝土,其应用领域广泛,获取容易程度更高,因此在施工中不需要考量材料短缺的问题。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有着极高的技术优势。
        二、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一)钢筋绑扎的技术要点
        在钢筋绑扎环节中,需要关注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如下:提前完成钢筋表面油污、杂物、锈蚀的清理,可以使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调直,并将表面损伤稳定在截面减小5%以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1];对于外围两行相交的区域均展开绑扎,对于中间部分相交的区域实施交错绑扎,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需进行所有交叉点的绑扎;在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前,需要提前完成第二次施工放样,并结合放样进行顶板的钢筋绑扎。
        (二)模板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模板的支持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定形。换言之,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状与尺寸,关系着房屋建筑施工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在模板施工环节,需要关注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如下: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模板的尺寸大小;保证模板安装的牢固程度,对其固定螺栓的拧紧程度进行检查,避免在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模板松动、移动的现象;保证模板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梁模板施工过程中,使用木夹具进行加固处理,将木夹具之间的间距稳定在500-600毫米范围内;当梁的高度超过600毫米时,需引入对拉螺杆展开加固处理,并将螺杆之间的间距控制在爱500毫米以内;不得应用螺杆加固的方式进行洞口封头板的处理,应实施钢管扣件加固处理的方法;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拆除竖向模板。


        (三)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影响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与质量,此环节中,需要关注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如下:在完成模板、钢筋表面油污杂物的清理后,检查垫块的完好程度,前期检验合格后落实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于高度较高的区域使用分层浇筑、对于长度较长的区域使用分段浇筑,并利用振捣棒消除衔接缝与气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完全浇筑的方式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避免出现浇筑停歇;在使用振捣棒进行上一层混凝土的振捣时,需将其插入下层5厘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2];严禁在振捣过程中促使振捣棒与预埋件、钢筋结构发生碰触;尽量避免在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落实混凝土浇筑,如不得不在降雨、降雪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需提前完成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并引入保温措施。
        2.混凝土养护
        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落实混凝土结构养护是必然选择。在混凝土养护环节,需要关注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如下:尽可能将混凝土养护的温度稳定在5-35℃之间,一旦周围环境温度在5℃以下,则必须要引入保温措施,或是对养护时间进行适当延长;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每平方毫米1.2N之前,严禁人员在上方踩踏,或是在其上方设置模板;若浇筑的混凝土类型为普通混凝土,则要在完成浇筑后的8-12小时内展开养护,标准养护时间为28天;若混凝土中加入了硅酸盐水泥、普硅水泥,需将养护时间稳定在7天以上;完成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必须在12小时以内落实覆膜保湿养护,控制养护时间为28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需实施至少14天的养护。
        (四)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
        为了避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产生有害裂缝,需要预留出后浇带,并在构件内部收缩后进行浇筑,构建起整体性结构。由于后浇带施工普遍在混凝土大范围浇筑后落实,因此其技术与质量要求更高,施工复杂性更强。此环节中,需要关注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如下:控制后浇带的宽度在800-1000毫米之间、设置间隔距离为30-40米,以此将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为多个独立区域;在后浇带的四周设置砌砖围护,并引入顶部遮盖物,避免在施工中受到污染;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对相应区域中的钢筋表面油污杂物进行清理、实施混凝土表面的凿毛;使用由下至上的方式逐层处理后浇带,并在混凝土初凝后的12小时内展开保湿养护。
        总结: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有着极高的技术优势。通过强化对钢筋绑扎、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后浇带施工中技术要点的管理与落实,提升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效率效果,到达了增强房屋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志芳.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01):139.
        [2]李志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其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J].门窗,2019(23):84+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