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对于建筑行业来讲,混凝土施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行业研究的重点,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来,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大部分因素来源于混凝土质量的缺陷。为此,作为相应建筑工程,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不断改进,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当前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大多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该结构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如施工材料来源较广泛,制作成本较低廉,操作较简单等,所以在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把控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1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制存在问题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本身质量和成分配比的影响,质量不达标和配比不合理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混凝土质量控制不到位,一方面是由检验工作缺失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在材料的选型、保存和运输环节做到正确管理。而混凝土的配比存在问题,通常是因为在进行配比时没有从施工技术标准出发,过于依赖过往的配比经验,最终致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给建筑质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2未做好浇筑时的温差控制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没有做好散热工作,导致混凝土的水化热气无法正常散发,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此外,施工环境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露天的环境下,太阳会直射混凝土,导致混凝土温度上升,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最终使其出现裂缝。
1.3混凝土的自缩现象
施工单位在混凝土之中加入硅灰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自缩,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起混凝土的断裂,这都是很严重的混凝土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湿度下降的影响之下混凝土自缩会加快,所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工期,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原材料的选用
在当前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原材料出现的首要问题为质量不达标、性能缺陷、强度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要从材料选购人员出发,严格规定购入材料以及支配资金,并及时对购入的材料进行检验审核。以水泥为例,要对其合格证、复检报告等进行审核。在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调配,落实随调随用的原则,避免长时间停滞对其性能造成影响。此外,在混凝土材料运输至现场后,要对其强度进行检验,保证其要求符合文件标准。进行塌落度检验,如果性能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就要根据设计需求及时进行调整。
2.2混凝土振捣
以斜面分层布料的分析为例,在相同的坡度下,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一次性浇筑完工。借助插入式振捣设备确保振捣的均匀性,能够显著提高振捣施工的效果。为了确保混凝土振捣连续作业,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实际状况,在每个混凝土泵摆放区域加设四台以上的插入式振捣设备,分别放置在斜面中点、跛脚方位以及出料方位,从而确保混凝土振捣作业结束之后能够形成符合规定的运行坡度。值得一提的是,对斜面中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人对相关区域的振捣进行监督,并严格遵循预期设计要求标准对混凝土的插入深度与移动距离进行有效控制。
不仅如此,在混凝土凝固初期,施工人员需要落实反复振捣,这样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混凝土收缩变化过程中而带来的裂缝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二次浇筑凝固后,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拆除构件侧模,并在拆模结束之后对模板实施刷油处理,从而为后续混凝土的浇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2.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点,也是最能够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地方。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工地与混凝土的搅拌往往不在同一地方,混凝土要用搅拌车运送过来。浇筑前要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情况,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搅拌状态。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果超过2m须采取加串筒措施。(2)浇筑混凝土要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3)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混凝土初凝后要及时进行二次抹面工作,防止出现裂缝。(4)浇筑混凝土要持续进行,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间歇时间超过2h就要按施工缝处理。
2.4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除了常规的工作流程之外,还包括后期的养护工作。在具体的施工流程中,要重点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加强重视,使得混凝土的性能能够稳定发挥,从根本上避免后期出现质量问题。以裂缝为例,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需要落实道路养护工作,掌控好混凝土的温度以及湿度,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养护。结合外界气候环境因素的变化,通过采取洒水、保温等方式,从而避免在力学的作用下出现裂缝进而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整体的工程进度,会提高工程速度,使得工程的养护周期整体缩短,进而带来一系列工程质量问题。对此,作为部门负责人,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规定养护时间,避免混凝土的性能受到影响。
2.5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首先应当对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合理比例的配制,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材料开展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最凝土在搅拌完毕后的等待时间。但某些施工工地可能不具备混凝土搅拌的条件,需要将在其他场地搅拌完毕的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这时应当协调好施工现场与混凝土搅拌现场之间的时间关系,以确保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可立即进行施工。运输混凝土时应使用专门的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运输车在运输混凝土时可以通过搅拌装置不断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以防止混凝土凝固,准备运输时应提前规划好交通路线,避免因堵车或路面维修耽误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而言,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对于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适合现场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加强工作人员对混凝土结构技术的了解,使施工技术更加合理化,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求,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占刚.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79.
[2]吴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99.
[3]赵良精.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管理要点研究[J].居舍,2018(19):76+56.
[4]盛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45.
[5]郑静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