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装配制造基地项目暖通空调设计简介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邢智力 郭强
[导读]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海淀  100089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14348㎡,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9348㎡,地下建筑面积15000㎡,容积率1.05。
        2.设计范围
        (1)本专业设计内容及范围
        供暖、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计以及自动控制要求。
        (2)需与有关单位协作设计的内容
        1)空调、通风的自动控制系统由弱电分包专项设计,本设计只提出暖通相关的自控要求。
        2)燃气系统由当地燃气公司设计,本设计仅预留燃气管道的路由条件。
        3)厨房内通风系统由厨房专业公司深化设计,本次仅预留通风设备及其电量,以及通风竖井等条件。
        3.冷热源
        (1)冷源
        技术信息综合楼地下室设置集中制冷站,站房内设2台螺杆式水冷制冷机组,为该楼提供冷冻水。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
        动力中心内制冷站设4台磁悬浮离心式水冷制冷机组,为1~4#联合厂房提供冷冻水。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
        消防控制室等采用分体空调,分体空调冷媒采用环保冷媒R410A。
        (2)热源
        本项目一次热源是由动力中心内锅炉房提供的95/70℃热水。在动 力中心设换热机组,为生产区提供85/60℃二次热水,作为散热器采暖、高大空间空调、热风幕的热媒。技术信息综合楼地下设换热机组,为该楼提供60/45℃的二次热水,作为空调、地暖、散热器的热媒。
        4.空调风系统
        (1)空调风系统
        高大空间专用空调
        1#、2#、3#、4#联合厂房的车间区域设高大空间专用空调,夏季制冷,冬季制暖(结合散热器采暖系统)。
        (2)全空气空调系统
        技术信息综合楼的产品展示厅、业务培训教室、共享中庭等空间设一次回风全空气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安装在空调机房内,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上回或上送下回形式,送风口采用旋流风口或侧送球型风口,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夏季采用最小新风比运行,过度季采用70%全新风运行。最大限度的利用新风做冷源,风机采用变频风机。
        (3)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技术开发室、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餐厅等设置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采用暗装风管式,气流组织为上送上回,送风口采用方形散流器或侧送双层百叶风口,回风口为单层百叶。新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新风机组安装在新风机房内,新风口采用双层百叶风口。
        (4)直流新风空调系统
        厨房设置独立的直流全新风空调补风或由该防火分区的新风系统进行空调新风补风。新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新风机组安装在新风机房内,新风口采用双层百叶风口。
        (5)分体空调
        消防控制室等采用独立的分体空调。
        5.空调水系统
        (1)空调水系统制式
        冷冻水系统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空调水系统为异程两管制。系统在按功能分区和末端设备引出支路。水平干管和立管均采用异程式。
        (2)空调水系统平衡及调节措施
        当水系统不平衡时,在与立管相连的阻力小的支路的水平干管回水管上设置静态平衡阀。空气处理机组和新风机组表冷段回水管上均设置比例积分电动调节阀(等百分比型),风机盘管回水管上均设置电动两通阀。
        (3)空调冷凝水
        排入冷凝水立管或就近排向空调机房地漏、卫生间地漏等处。
        (4)计量
        制冷站和锅炉房内设计量表。
        6.空调监测与控制
        (1)空气、新风处理机采取双重控制模式,以楼宇自控为主,机房就地控制为辅,两种控制模式可互相切换。
        空气处理机组自控内容包括:根据回风温度控制其表冷器的水阀开度、调节新回风混合比、过滤器压差监控、风机状态监视、设备停机时自动关闭新风阀以及由设在系统特定点的压力信号控制风机转速和风量;以及人员密度变化较大的房间可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实现最小新风比控制。
        新风处理机组自控内容包括:根据室外空气焓值设定送风温度,根据送风温度控制其表冷器的水阀开度、过滤器、热回收器压差监控、风机状态监视、设备停机时自动关闭新风阀以及由设在系统特定点的压力信号控制风机转速和风量
        (2)风机盘管采用电动二通阀及带温控器的三速开关,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
        (3)分体式空调机采取就地控制模式。
        7.供暖
        冬季厂前区办公室、会议室、餐厅采用风机盘管+新风方式,产品展示厅、业务培训教室等房间采用全空气空调方式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厨房、公共卫生间等设散热器供暖;共享大厅和产品展示厅设地板采暖系统。热媒均为60/45℃热水,地暖分集水器配混水装置。
        1~4#联合厂房车间区域设散热器值班采暖+高大空间空调采暖;辅房设散热器供暖;经常开启的大门设热水热风幕。热媒均采用85/60℃热水。
        8.通风
        (1)通风量或换气次数设计标准
        通风房间(区域)、电气及设备用房通风量或换气次数见表6.7.1-1。
        表6.8.1-1  通风量或换气次数设计表
 
        (2)通风系统设计
        (3)地下室封闭的汽车库设计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机械送风兼消防补风系统。地下室车库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进、排风系统,进风换气次数按5次/h设计,排风换气次数按6次/h设计。
        地下车库内设置的CO 浓度探测器,根据CO浓度检测值与浓度限制比较,连锁启停风机运行台数。
        (4)公共卫生间设计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10次/时计算。补充空气则由空调区引入,卫生间则保持负压,以防止异味溢出。
        (5)无外窗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库房、储藏间等设计机械排风,排风量按2次/时计算。
        (6)变配电室设置气体灭火的房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6次/时计算,并满足相应的控制要求,即灭火时:风阀执行器带弹簧复位功能,气体灭火时普通电源断电,风阀复位关闭,气体灭火后,执行器得电后自动全开。同时手动开启排风机,风机手动开关设在室外便于操作处。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下缘至地板距离不大于0.3m。
        (7)厨房设置排油烟罩(局部)排风系统,全面排风兼事故排风系统及补风系统。厨房按60次/h换气次数计算通风量。排油烟罩局部排风65%;全面排风35%。厨房补风为总排风量的80~85%,其中空调岗位送风25%,其余的为普通补风。厨房油烟经设在屋顶的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屋顶排放。油烟排放标准应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2mg/m3的要求。
        (8)厨房操作间、燃气进户间均设事故排风系统,事故排风换气次数不低于12次/时,安装在厨房、燃气间内的送排风机均为防爆型。厨房由电气专业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并与事故排风机和煤气入口总阀门联锁。事故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分别设置。
        (9)地下室隔油间设机械排风,自然补风。
        (10)1~4#联合厂房、动力中心、油品库根据工艺要求,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补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