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李云
[导读] 摘要:垃圾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其运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福建中检康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福州  350000
        摘要:垃圾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其运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通过对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检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垃圾焚烧;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1  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的产量也逐年增加,成为全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亦逐渐增加,成为阻碍我国发展的一大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垃圾100亿吨,目前垃圾存量已达60亿吨之多[1]。城市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比发达城市(2.5%~5%)高得多[2]。1997年全国产生1.2亿吨城市生活垃圾和350亿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4]。如此大量的垃圾产生,若不进行有效处理与处置,将会对水体、土壤、大气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垃圾焚烧技术
        比较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考虑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与实用性,及其所能达到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果。目前国内外广泛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相对于卫生填埋发、堆肥法而言,垃圾焚烧具有无害化程度高,减容减量化效果好,占地少,处理周期短,可回收利用范围广等优点。垃圾经过焚烧,体积一般可减少80~90%。
        以福建省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作详细分析。垃圾焚烧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垃圾接收与贮存、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汽轮发电、除灰渣以及其他有关辅助工程。
        3  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
        3.1  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垃圾焚烧过程产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①粉尘:矽尘、活性炭粉尘、其他粉尘;②化学因素:硫化氢、氨、甲硫醇、乙硫醇、氰化氢、氯乙烯、甲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噁英类、铅烟、铅尘、汞、镉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铬及其无机化合物、钴及其氧化物、六氟化硫、尿素、盐酸、氢氧化钠、磷酸三钠、非甲烷总烃;③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④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在分析了垃圾焚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可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控制有害因素的产生。从生产工艺考虑,采取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垃圾焚烧、热能利用、烟气处理等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避免工人直接接触有害因素;从生产设备考虑,炉体采用微负压,垃圾坑、渗滤液收集池为密闭式,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外逸;从防护设施考虑,喷雾塔入口烟道布置活性炭导入装置,垃圾卸料大厅总入口设置空气幕,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减振及吸声等综合措施,锅炉采用保温材料;从防护用品考虑,为工人配发防毒口罩、防护手套、护目镜、耳塞等;从应急救援考虑,针对急性损伤特点在工作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硫化氢报警器、氨报警器,实时监控生产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并将数据传输到DCS控制室,方便操作工及时了解现场浓度,减少产生急性中毒的风险。
        3.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在采取一系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后,对该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检测。
        3.3.1  检测项目
        粉尘:矽尘、活性炭粉尘、其他粉尘化学因素:汞、铅烟、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钴及其氧化物、砷及其化合物、乙硫醇、氢氧化钠、盐酸、硫化氢、氨、氰化氢、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
        3.3.2  检测结果
        3.3.2.1  粉尘  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未超标,见表1。
        表1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3.3.2.2  化学物质  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各化学物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未超标,见表2-1,化学物质的最高接触浓度均未超标,见表2-2。
        表2-1  化学物质检测结果  单位:mg/m3

        表2-2  化学物质检测结果  单位:mg/m3

        3.3.2.3  噪声  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各岗位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见表3。
        表3  噪声检测结果  单位:dB(A)

        3.3.2.4  高温  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余热锅炉等处作业时劳动者会接触高温,焚烧主厂房7m层焚烧炉看火口、焚烧主厂房11.5m层余热锅炉巡检位的WBGT指数分别为30.28℃、33.97℃,均低于限值34℃(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为I,接触时间率为25%;室外通风设计温度是31℃,评价时限值增加1℃)。
        3.3.2.5  工频电场  该垃圾焚烧发电厂10kV高压配电房、主变、汽机房等处作业时,劳动者会接触工频电场,通过检测相关作业地点,测值范围为0.003~0.01kV/m,均低于限值5kV/m。
        4  讨论
        在采取工艺、设备、防护设施、防护用品、应急设施等一系列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情况下,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5  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我们在应用垃圾焚烧技术处理垃圾的同时,也要注意垃圾焚烧过程存在的危害,在焚烧厂设计、运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避免遭受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 刘韬等.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研究简析.应用科学.2009
        [2] 王丰春等.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综述.电力环境保护.2003,19(1)
        [3] 李晶等.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分析与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
        [4] 赵由才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