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建议 张晓晨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张晓晨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先污染,后治理”远不如“防治”,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
        身份证号码:13018519890605xxxx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先污染,后治理”远不如“防治”,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本文针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讨论,探究环境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希望能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现如今,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各类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的主要关注话题。环境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应用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环境污染控制工作水平、强化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提高地区内部的环境保护效率,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1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
        (1)提升环境污染控制工作水平。各地区有关部门应用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及时了解地区内部的环境变化情况,获取实时环境信息,监测土壤、空气环境及水体环境中的情况,将污染信息实时反馈到终端,工作人员在根据这些信息辨别环境污染的类型、等级、治理方向,制定治理方法,降低环境污染程度;这一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情况,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2)强化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各地区有关部门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将环境监测技术作为一种较为高级的检测手段,研究自然环境问题,发现深层次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环境平衡原理。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获取真实、准确、精准的环境数据,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科研人员的环境保护研究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研究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1)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状态。环境监测技术包括了区域样本采集、现场分析与实验室分析三大步骤,在我国现代环境监测制度中,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生态自然的防治体系。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早期,环境监测技术一般被用来监测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避免放射性材料对当地人民群众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进步,环境监测开始囊括自然环境与人类环境双重范畴,以此构建了完整的监测链。(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方法。在环境监测技术起步阶段,工作人员往往以来实地考察与取样的方式监测该区域污染物含量,这对工作人员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且随机性过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将监控网络技术取代了人工采样。在传统实验室分析中,也是由人工辅助检测,存在人为操作导致误差大等现象发生,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验室分析开始逐步尝试自动前处理设备,如 COD 消解、石油类萃取、重金属消解等。同时,在环境质量监控方面,遥感监测、自动监测用于污染源监控,并且能够对当地区域的空气污染物、企业排放量进行精准定位,避免不良企业偷偷排污。
        3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方法
        在环境监测技术起步阶段,工作人员往往以来实地考察与取样的方式监测该区域污染物含量,这对工作人员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且随机性过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将监控网络技术取代了人工采样。在传统实验室分析中,也是由人工辅助检测,存在人为操作导致误差大等现象发生,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验室分析开始逐步尝试自动前处理设备,如COD消解、石油类萃取、重金属消解等。同时,在环境质量监控方面,遥感监测、自动监测用于污染源监控,并且能够对当地区域的空气污染物、企业排放量进行精准定位,避免不良企业偷偷排污。
        4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4.1科学编制环境监测方案,明确技术路线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方案。这就需要检测人员按照我国相关的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明确技术路线,选取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认真地记录现象的实际情况。

同时,为了让样品更加具有代表性,还需要在事前分析出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最终制定出相应的处置预案。
        4.2健全现存环境监测制度
        要进行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效果,就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制度。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制度还不够完善,不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周全、严谨的工作规范及标准指导,无法促使工作人员依据相关规范进行工作,降低了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各地区有关部门要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严谨的工作规范,细化工作流程,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规范制度。
        4.3加强培训工作
        企业应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有关理论知识及实操的培训活动。通过定期培训,可以显著提高监测人员整体水平,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结合监测环境的差异,调整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监测机构应定期举办专业知识竞赛与考核活动,以此引导工作人员自主学习,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监测企业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将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信息公布于企业内部交流平台中,并进行详细介绍。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及方法的普及,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交流,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监测水平。
        4.4大数据监控
        大数据监控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实现的实时数据对比与数据监控,与前三种应用方式不同,大数据监控更类似于一种基础的环境监测功能,无论是智能化、自动化还是远程化,都是在大数据运算的基础上实现同一检测方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现代化监控网络具有实时、远程与反馈等优点,在这些优点的延伸上则是智能化应用与远程化应用的区别,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应用都不能独立完成对环境的监测,因此,大数据监控作为支撑监控网络全方位发展的基础,被普遍运用于各种形式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4.5科学选用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做好样品测试分析工作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样品的测试和分析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内容,监测人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分析方法,然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在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之后,保障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转,不能够使用污染的仪器设备,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6建立环境监测信息交流平台
        各地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境监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地区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并将监测数据作为工业发展、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等行业工作的主要环境数据,将环境数据作为其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提高环境监测的影响范围,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战略之一。环境监测工作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数据方面的支持,决定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性,所以其质量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监测单位应积极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监测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及强化培训力度,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丽珊.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6):151-152.
        [2]韩梅.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11):161-162.
        [3]宋志伟,李胜业.关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91.
        [4]申梦园.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8):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