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81119811003XXXX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安全事故一直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是由作业环境复杂、劳动密集所致。对此,如何通过完善的安全管理与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一直是业内研究的重点所在。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只有树立“安全施工”意识,落实安全预警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
关键词:建筑;安全;高处坠落;原因;措施
1导言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安全隐患问题也较为明显。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因建筑安全事故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量庞大,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发展质量。建设工程现场频繁的事故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挽回的伤亡。不仅影响到建设发展,更引发了社会上不好的反响。因此,安全标识在施工现场的设置原则及规范成为了重中之重。
2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情况
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十分高的行业,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来看,具有劳动力密集、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源。建筑业5大伤害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尤以高处坠落的发生率最高。据2019年6月建筑工程事故统计情况来看,全国工民建以及市政工程事故数量共计发生84起,高处坠落事故就达到了46起。由此可见,明确建筑工程高处坠落的原因、完善安全管理与事故防护体系,是应对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频繁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围绕此展开具体分析,以有效提高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
3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3.1建筑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的资源就是劳动力。但是,目前建筑人员大多来源于农村务工人员,其知识水平低,缺乏专业的建筑施工知识,安全意识也不强。同时,在录用建筑工人时,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忽视了建筑施工专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也没有做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从而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此外,由于施工工程专业技能比较局限,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如果想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加强施工工人工作技能培训,做好安全宣传工作非常必要。
3.2安全监管问题
由于监理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监管的并不到位,许多工程项目甚至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条例进行工地监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也没有对现场安全起到应有的重视。有些监管部门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法律以及技术方面的规范并不清楚。另外也有一些施工单位对工作安全的态度不重视,遇到问题选择绕行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规范所要求的,在施工期间应当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针对各个部门进行安全技术监管。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在施工前即做好安全预估、风险预测、风险分析以及安全监管。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更需要有针对性,有专门的安全措施预估。另外还有针对自然灾害有自己防爆防火安全措施的预估。
3.3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
材料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保障,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是劣质材料,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工程建设品质和质量,还会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人员造成巨大的隐患问题。根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建筑工程对材料管理重视程度不高,部分不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风气。这样的建筑施工环境,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事故风险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非常不利于建筑企业长期稳定性发展。除此之外,建筑机械设备也是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建筑施工中,过于重视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忽视了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导致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风险。一旦施工机出现故障和问题,就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例如,机械设备零部件缺失会影响机械稳定性,设备年久失修会影响机械运行等。由此可见,只有重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保障施工现场的环境,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疏漏
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内容复杂等特征,所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在建筑施工现场实际管理中,缺乏规章制度的规范,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不仅无法保障安全管理效果,浪费成本资源,还会埋下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安全管理内容不全面、责任制度不明确、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都会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提升建筑安全事故管控质量,建筑单位需要健全安全管理内容,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和方法,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认真负责。
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高处坠落的控制措施
4.1不安全行为控制
(1)完善奖惩制度,提高违章成本。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三违”的严重性,在规章制度中写明“三违”惩罚措施,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意识;提高违章成本,通过经济手段保证各项安全防护与管理措施落实到位。(2)实施“旁站监督”,减少操作失误。如:脚手架搭拆、起重设备安装拆卸以及特殊高处作业时,应派专职安全员进行旁站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2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以及班前安全活动
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班组班前安全活动,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在企业内部落实安全活动制度,同时班组班前活动都要进行记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同时要求所有作业人员都能够遵章守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应进行安全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的一般性识别、应急救援常识等,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可控处理,切实保障施工安全。
4.3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所以加强现场施工安全事故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安全事故控制的有效性,根据建筑施工环境、施工内容,建立健全安全事故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各阶段的安全管理内容,以便于指导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首先,构建安全内容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环节中,结合各项目施工区域、施工内容,制订详细的安全管理内容,将安全管理方法具体化、明细化,明确安全管理要点,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规范性。例如,电力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动力,被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如果电力使用不规范,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内容管理体系中,详细说明露天作业防雷安全管理、变压器管理、电线搭设管理办法,如禁止电线乱搭乱牵行为,尽量搭设在人员不可触碰区域等。其次,做好施工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设施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因此,为了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做好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和养护工作,保障施工设施搭建的稳固性,可以更好地维护施工安全。
4.4管理措施
(1)搭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严格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规模、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明确安全管理人员人数、专(兼)职比例,保证安全管理机构具有足够的管理力量;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内部分工,完善高处作业规章制度、实施专门化管理。(2)落实安全培训与考核工作:建筑工程管理、施工人员均要参加安全培训,主要任务包括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培训考核后方可正式上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的应用,切实地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安全,防止不安全因素产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此必须要完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落实相关安全交底、检查等工作,加强安全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实现高处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温向阳.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李华,赵杰风,王藤.建筑施工高处吊篮作业安全防护预警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10):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