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设计现状与改进措施方案初探 顾志飞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顾志飞
[导读] 摘要:市政道路是道路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加强市政道路设计是强化交通规划,规范施工以及交通体系的核心关键问题。
        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市政道路是道路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加强市政道路设计是强化交通规划,规范施工以及交通体系的核心关键问题。论文分析了我国市政道路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市政道路设计水平,并从BIM技术以及无人机等前沿科技对市政道路设计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现状;改进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济的发展存在直接性的影响关系。市政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这些道路提供给人们便捷交通,作为出行必要的途径,都成为国家与各地城市的重要建设项目,也是充分体现一个国家民族与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市政道路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管理人员及道路建设人员,需要加强重视对道路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质量的控制,并充分做好道路建设的环保与安全工作等诸多方面,以确保设计与建设出具有良好路况且能有效延长市政道路寿命的效果,从而提升我国市政道路的整体形象,保障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
        1.市政道路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中,往往仅将设计重点集中在道路路面结构方面,没有将市政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附属设施以及城市规划整体结合起来。在此类思想的基础上,道路设计工作所得成果仅能满足城市交通正常情况下的驾驶要求和最基本的城市交通要求,在脱离规划的基础上很难完全满足城市车流对道路通行能力以及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的要求。而且整体交通体系的重点是道路交叉的合理性设计,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很难适应长期的道路交通预期。
        1.2横断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2条同等级道路相交的情况,要在保证道路纵坡坡度固定的情况下,适当地改变道路的横坡坡度,使道路相交时达到匹配。目前经常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对较窄的一条道路的横坡坡度进行改变,在改变之后要保证较窄道路横坡和较宽的市政道路纵坡一致;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同等级公路相交的情况时,通常是改变次级道路的横断面横坡与较高等级市政道路纵坡一致,保持主干市政道路不变。
        1.3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论充分考虑了残障人员的出行困难,通过调整市政道路设计范围,并引入盲道、坡道、台阶等具体措施来保证残障人士通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同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并获得了国家的经济支持和法律保障。但是,国内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还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1)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规划仅仅停留在发展较好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2)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较少,种类并不齐全,应用较多的只是体现在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上,而其他方面无障碍设施十分有限;(3)缺少对残障人士利用无障碍道路的相关培训,使得该部分人群无法更好地体验到无障碍设计道路的优势。
        2.市政道路设计的相应改进措施
        2.1加强市政道路的支路网建设
        目前的城市规划中缺乏对城市整体功能布局和未来发展的规划[2],导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多数城市的道路不同等级分布密度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金字塔”的结构,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数量和密度均低于支路的密度,经过多年的规划实践,证明市政道路支路网的建设是城市整体交通的重点,通过“窄而密”的道路布局可以更好地完成城市交通的要求。其次,通过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通行,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也更为有利。


        2.2市政道路的纵、横断面设计改进
        道路横断面是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的断面,横断面中需要的道路要素主要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缘带和道路中央分隔带。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地满足行人和行车的交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其次,要注重道路功能实现的设计,来提升交通的安全性,同时,要兼顾各个等级道路的交通性和交通安全性;第三,道路纵断面设计时首先是根据道路规划等级、地形、车速行驶要求来确定市政道路纵断面的线型,应当设置平顺的直线和曲线连接,通过合理的路面高程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舒适,以及地面排水的流畅性;第四,应当控制市政道路纵坡角度,对非机动车辆和机动车的共用车道设计时,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以机动车辆的能力为基础,兼顾道路排水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对纵坡角度进行严格控制,以免排水不畅而造成车辆行驶不畅。
        2.3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改进
        在市政道路中,坡道应用十分普遍,但是,当残障人士在坡道通行过程时,可能出现风险。为了使残障人士顺利通行,在设计坡道时要依据以下2大原则:一方面是要使坡道的坡度不宜太陡;另一方面是要对坡道路面进行定期的清理,以保障坡道坡面的平整度。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应当对道路台阶设计更加重视。为了使无障碍道路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对台阶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台阶尽量放在坡度比较缓的地方,设立扶手,并采用比较艳丽的颜色进行标识。与此同时,台阶的宽度和高度要适中,宽度要大于0.3m,高度要在0.1~0.15m。另外,台阶两侧需要添加扶手,扶手高度必须控制为约1.2m。
        2.4前沿科技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BIM在土木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对城市交通生态的全寿命期整体的功能规划和把控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在这一趋势下,使用BIM这一先进系统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整体控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基于数据采集技术方面的进步,尤其是无人机拍摄技术,设计人员对城市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更进一步。可以实现设计人员足不出户就全盘准确掌握现场实际情况,有利于科学合理设计。
        2.5细化道路施工中的节点设计
        在市政道路的节点设计与施工时,需要严格遵循如下几个要点:一是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划与道路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通过在交叉位置处增加适量的岔口数量,来有效拓展交通要道的空间性,以协调交通压力与路口的节点;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原则。在建设市政道路项目时,除了要保障道路建设的质量,还应最大化地减少对建设过程资源的浪费。可以针对那些平时不具有较高频率的交通路线,做出适当的调整,保障其正常地投入交通使用;三是要遵循对具体目标的定位原则。在前期的设计与后期的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市政道路周边的地理环境,来合理拟定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另外,作为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与建设施工负责人,还应积极展开对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了解,以对道路建设做出更为合理的定位与实用且实全性的节点设计。
        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的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市政道路的设计与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形象与其市政道路的状况息息相关,更是决定普通民众出行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市政道路的设计人员与管理者,需要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市政道路的主要作用,结合实际的道路施工环境与考虑周边民众的出行情况,来科学规划市政道路的建设工作,力求建设出具有高水准、人性化且安全系数高的市政道路。
        参考文献
        [1]彭海军.谈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7(12):170-171.
        [2]王晓军.城市市政道路规划对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J].市政工程信息资讯,2018(6).
        [3]马凯,林浩,阙新征.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2):1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