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及问题完善对策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李洪霞
[导读] 摘要:对于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来讲,除了落实农村林地承包政策的关键之外,同时还是实行集体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该项工作有利于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以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为主,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宣汉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636150
        摘要:对于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来讲,除了落实农村林地承包政策的关键之外,同时还是实行集体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该项工作有利于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以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为主,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存在的问题;完善对策
        0前言
        在森林资源管理期间,林权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是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促使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只有大力确定林地林木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才能够将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提到正位中,所以必须清楚了解到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林权管理占据的地位,加大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从根本上维护林权权利人员的自身利益,从而促使林业进一步发展。
        1、对于林权证的论述
        1.1林权证发放工作包含的各项要点
        首先,确定产权,将均山到户作为主要方式,均剩为补充,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全部承包给农户,第二,勘界发证。第三,放活经济权。针对于商品类来讲,农民自身有权利决定经营方向以及采取的经营方式,而对于公益林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可以对林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第四,落实基本的处置权,当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可以对其进行抵押出租和转让。
        1.2林权证具备的特征
        通过深入内部的实施改革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对策,提供良好的服务,强化管理环节的规范性,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健全的集体林业发展体系,以此达到增长资源,农民增收和林区和谐发展的目的,从而将林权政务权、长期性、流转性等特征全面体现了出来。
        2、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期间遵循的基本原则
        2.1遵循稳定林权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林权和林业发证时期以明确的林权为主,当林权不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予以承认,发布相应的林权证,而林权发生改变的则是依法进行登记,然后颁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
        2.2遵循落实自留山政策的基本原则
        面对林业三定中划分的自留山,需要确保个人林地使用权和林地所有权不发生变化,允许长期应用。
        2.3遵循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当林权人员申请林权登记的过程中,需要去森林林地所在区域的林业局进行申请,当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则是向两项行政区域内共同上级是林业局进行申请。
        2、对于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期间存在问题
        2.1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因为县区乡镇等方面宣传不到位,因此使得大多数人员没有加大对林权登记工作的重视和了解程度,部分区域在刚开始开展林权登记工作的时候便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群众不支持,配合度不高等,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该项工作的稳定实施。其次,受工作经验缺失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再加上林政资源管理工作要点非常多,相对而言非常的复杂,因此开展起来有着较高的难度,当进行林权测试登记的时候,相关管理层对问题的了解仅仅处于表面状态,难以深入探究和分析,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合理,所以增加了误差出现的概率。最后,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人员水平较低,业务了解不熟悉,思想上存在偏差,经常出现错登或者是漏灯不良现象。
        2.2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期间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的县区实林权初始登记工作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和森林资源相互联系到一起,也没有借助调查的数据和图纸对流程进行优化,因此便形成了登记结果和二类调查数据差异性明显等现象,导致获取的数字统计信息不准确,工作效率下降,通过相关探究来看,产生该种现象的实质性原因是因为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调查等单位业务衔接不密切,各自为政现象普遍存在,这从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相关人员虽然进行了相应的监督和检查,并且也产生了相应的效果,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着较多的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不然便会为后期埋下隐患,在检查期间经常出现发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处理的现象,如此一来就导致问题过多积累,所以在后期修改起来有着很大的难度,除了消耗足够的时间之外,浪费的精力也是非常多的。


        2.3采取的林权登记管理方式不合理,完善性缺失
        首先,没有对宗地进行详细且完善的解释,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由于理解不到位而发生了登记不一致现象,其次,结合相关政策来看,只要是林地或者林地内所有权以及使用权中的任何一权,都应当发放林权证,针对于四权合一现象,登记工作量是非常小的,一旦一权和三权相对应的话,二权和另外两权相对应,那么就应当同时发放给不同的权利人两项权利证,这样一来工作量也会增加,可是在工作开展期间,还有着较高的复杂性,有的人员仅仅是一味的实施林权初始登记工作,这是因为只要拥有了其中一权就能够登记,这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
        3、应对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完善性
        首先,加大对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落实有关政策,加深各个单位和人员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以及认识,提升知识水平,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各项工作一定的支持和理解。其次,从实际情况来看,林权登记发证工作虽然是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等权利的确定,可是该环节和森林资源管理中有关业务有着密切的联系,包含的范围极广,并且此项工作有着极高的复杂性和难度,这就要求人员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和探究,依照实际情况开展各项业务,以此为登记发证工作的深入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做好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
        首先,定期进行培训,从多方面入手来考虑各项工作,在培训期间需要将有关内容详细讲解给工作人员,针对于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不断的进行强调,加深人员对其的认识和了解。其次,面对于森林资源统计数据中存在的一致性现象,就要求管理层提升自身的认识,统一思想理念,遵循基本的标准来开展各项业务,以此达到统筹兼顾和协调一致的目的。最后,在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将检查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全面体现出来,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探究问题,确保问题被彻底解决,从而达到规范性开展各项工作的目的。
        3.3.全面解决林权纠纷问题
        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稳定开展。首先,宣传的重点在于领导人员,领导人员应当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全面了解到林权纠纷的影响性,此项问题完全约束了有关部门对森林资源的合理以及有效开放,面临的危险因素是极高的,只有市区县政府领导人员认识到位,加强重视程度,号召各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够将问题彻底解决,不然的话仅凭林业主管这一项部门是无法确保问题被顺利解决的,其次,还需要遵循尊重历史和面对现实的基本原则,深入内部的探究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整合各项意见,合理的进行协商以及处理。最后,当国有单位和集体间林权产生矛盾化,就需要从历史现状入手,合理的划分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强化管理,以此为后期更好开展奠定基础。
        3.4对林权登记管理方式进行更新和改进,始其和实际要求相一致
        从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有着一定的长期性和经常性特征。在工作期间只需要初始登记即可,这样一来,变更登记也会随之形成。民权登记管理工作就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进行完善和改进,遵循统一的标准原则,尽可能包含一致性的内容,方便基层民政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首先,在林权登记工作实际开展期间,主要是以分类管理方式为主,不过因为各项区域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不可以急于求证,也不能过度的强调处于合同期限内部发完领权证,禁止办理采伐许可证,当林权地段比较稳定的时候,可以先进行发送,并且拥有林木所有权的个人也可以给予林权证,因为市政建设力度较大,因此规划范围内改变比较大的地区应当暂缓发证,林木数量较少的区域可以使用承包责任书进行代替,只发给集体林木的所有权,该树木的使用权发生变更,也不涉及变更林权证。
        其次,颁布明确的规定,当林权证书中一旦林权权利人员发生变化,或者是林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进行变更,其他的涉及树种和发生变化以后,树木数量增加或者减少的,应当每5年或者是10年做一次统一性变更,不然的话以目前的现象是难以达到随时进行变更目的的。
        4、结语:
        对于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来讲本身有着极高的作用,除了具备长远的历史性特征之外,同时法律和政策性也是非常强的,与此同时不同区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各项区域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特征来开展各项工作,监管各个环节,以此从根本上维护农民自身利益,促使该项工作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黄薪燕.集体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建设措施探析[J].山西农经,2018(09):55+57.
        [2]当前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应当重视和解决的问题[J]. 穆喜东.  辽宁林业科技. 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