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马俊
[导读] 摘要:文章以某建筑工程项目实例为依托,从钢筋、模板、混凝土三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200050
        摘要:文章以某建筑工程项目实例为依托,从钢筋、模板、混凝土三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各大城市的建设速度随之加快,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为此,要求作业人员应当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合理运用。同时,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借此下面依托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展开分析探讨。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所处位置交通条件非常便利,从而给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建筑主体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合地质勘查资料,按照7度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防,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a,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内的土体类别为Ⅲ类,梁、板、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下面重点对该建筑钢混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论述。
        2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1钢混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1钢筋施工
        (1)在本工程中,钢筋的用量相对加大,为保证钢筋的总体质量,全部在现场进行制作加工,以闪光对接焊的方式制作钢筋接头,加工好的钢筋应当与设计要求相符,表面清洁、平直。钢筋应当分类堆放,并由专人负责校对,如有不符或是遗漏的情况应当及时补齐,以免对钢筋安装造成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进度。在对建筑主体结构的钢筋进行安装前,应当做好如下准备工作:对钢筋进行检查,看是否与图纸要求相符,表面有无明显的锈蚀现象。
        (2)对柱钢筋进行绑扎时,应当按照图纸中给出的间距,对柱箍筋的数量进行确定,然后将箍筋套在搭接筋上,立好柱钢筋,先对柱芯钢筋及箍筋进行绑扎成型,随后对按照从内向外、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外围钢筋进行绑扎。需要注意的是,钢筋搭接长度内的绑扎扣应当不少于3个;竖向钢筋的弯钩应当朝向柱芯的方向,柱角位置处的钢筋弯钩平面应当与模板面成夹角;直径超过25mm的柱主筋应当以机械的方式进行连接,直径在16-22mm之间的主筋,可以采用搭接焊进行连接,直径低于16mm的主筋则可以通过绑扎的方式进行连接;柱箍筋与主筋之间应当垂直,接头应当交错排列,并确保绑扎牢固可靠;当施工中采用的双层钢筋时,应当在钢筋方向上,按照图纸的要求,设置支撑铁[1]。
        (3)在对梁钢筋进行绑扎时,应当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两排钢筋间垫设短头钢筋,并确保排距与设计要求相符。本工程中的框架梁比较高,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模板内钢筋绑扎的方法,具体的绑扎顺序如图1所示。
        
        图1 模板内钢筋绑扎顺序示意图
        在对箍筋接头进行设置时,应当相互交错,并与立筋进行牢固绑扎,箍筋弯钩的角度应当为135°,必须保证负弯矩钢筋的位置准确无误。框架梁节点位置处的钢筋由于穿插的比较密,所以在施工时,梁顶面主筋之间应当留出30mm,从而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提供便利。
        (4)在对板钢筋进行绑扎的过程中,应当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并在木板上画好主筋的位置,确定间距,随后对受力筋进行摆设;板受力筋的直径在16mm以上的,与梁进行连接,直径在16mm以下的,以绑扎的方式进行连接,应当确保搭接长度与规范相符,接头不得设置在构件最大弯矩处;板钢筋的绑扎可以使用顺扣或是八字扣,外围钢筋交点必须全部进行牢固绑扎,其余各点则可交错绑扎;当板采用双层钢筋时,应当两层钢筋之间设置马凳,这样能够避免上部钢筋的位置出现错误。
        2.1.2模板施工
        (1)本工程中,柱模板的面板为厚度18mm的胶合板,竖向次龙骨为松木方,横向主龙骨为螺栓拉结;楼板模板的面板采用的是通用规格的胶合板进行现场拼装,主次龙骨均为松木方;梁模板的面板为厚度18mm的胶合板,梁底模板横向和纵向均为松木方,以门架作为支撑。其中梁模板为散装散拆,柱模板共配置2套,施工阶段每周进行一次整修。
        (2)当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便可搭设脚手架,准备对梁模板进行支立,对梁底支架进行调整,并支设梁底模板和梁侧模,随后穿入拉杆,绑好板筋,对梁模板进行调直处理,在将拉杆螺栓拧紧。在对梁模板进行支设时,应当根据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在梁腹上起拱,当跨度超过4.0m时,起拱应当为2%。为保证周转,梁侧模应当配置两套。
        (3)在对柱模板进行安装前,应当先对柱钢筋进行质检验收,确认合格后,先对柱架子进行支设,然后依据柱模弹线将可变柱模吊入,将每一块柱模板临时拉结在柱筋上,以柱截面尺寸为基准,穿好对拉螺栓,并对柱模板进行调直。由于对柱模板的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砂浆找平环节中,应当尽可能使用木楔子进行垫平。
        (4)模板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且达到一定强度之后方可拆除,避免过早拆模。拆除顶板模板时,可将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报告作为主要依据。
        2.1.3混凝土浇筑
        在钢混结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关键环节,具体的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如下:
        (1)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如果自由下落的高度过高,即>2.0m,则应当采取串筒等辅助工具进行下料,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
        (2)对柱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应当先在柱底部位置处填筑厚度为30mm左右的减半石混凝土,随后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柱混凝土进行浇筑。可以采用分层振捣的方法,每层的厚度应当控制在50cm以内,振捣过程中,不得触碰钢筋,做到不过振、不漏振。需要注意的是,柱混凝土应当一次性浇筑完毕,若是需要留设施工缝,则应留设在主梁下部;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可以采用赶浆法,先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并在振捣完毕后,用抹子抹平。
        (3)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应当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养护。可以采取覆盖、洒水的方法进行养护,根据混凝土的表面湿润程度对每天的洒水次数进行确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达到7天以上。
        2.2钢混结构质控措施
        2.2.1钢筋工程的质控措施
        (1)钢混结构中的受力钢筋必须由出厂合格证,以及支撑性能现场抽样试验报告单。应当由具备检测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进场的钢筋应当送有关单位进行检验,确认质量及性能合格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在对钢筋进行制作加工的过程中,若是发现以下现象:脆断、力学性能不良等,应当进行专项检验,并以书面的形式出具鉴定报告。
        (2)钢筋工程的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开工前应当进行岗前培训,焊接作业中使用的材料,如焊条、焊丝等,质量必须合格,并且要保证钢筋的焊接质量;钢筋接头的设置应当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相符,绑扎钢筋的缺、松口数量不得超过绑扎总数的10%,且不得集中出现[2]。
        2.2.2模板工程的质控措施
        (1)在本工程中,选用的模板材料包括胶合板、木方以及钢管等,为确保模板的整体质量,必须保证模板材料的质量合格。因此,在模板材料进场时,应当由专人负责对其质量进行检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更不可以在模板工程施工中使用。
        (2)胶合板是模板的主要材料,除了要保证其形状尺寸之外,还应当确保胶结情况与使用要求相符,各项技术指标均必须达到标准;木方进场前,应对其几何尺寸进行检验,木方上不得存在疤痕和弯曲的情况;用于模板中的钢管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3)在对模板进行施工时,钢筋保护层应当在安装模板前绑扎在钢筋外面,并预埋套管;安装就位后的模板表面应当平整、拼接缝必须严密,若是层间高度在3.0m以内,则可用钢管进行支撑。
        (4)模板必须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拆除,即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先拆侧模、后拆底模;如果模板出现拆卸不下来的情况时,不得使用蛮力强拆,而是应当用木锤对模板进行敲击,拆下的模板不得从高空抛下,以免伤人。
        2.2.3混凝土工程的质控措施
        (1)在施工现场准备对混凝土进行正式浇筑前,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中的目标,一方面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如果检验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则不得在施工中使用。另一方面,应当对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检查,看固定垫块的垫设位置是否合理,垫块的分布是否均匀。
        (2)混凝土首次下料时不宜过多,如果从较高的位置处对混凝土进行下料,那么应当根据高度选择辅助工具,以免因下料的高度过高引起混凝土离析;以分层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时,每一层的厚度应当适中,并分层进行振捣密实,振捣点应当均匀分布,每个点位的振捣时间应当合理控制;预留孔洞处应当在两侧同时下料,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振捣,避免过振或是漏振;应当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温度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不利于质量控制。故此,要避免在高温条件下对混凝土进行浇筑。
        (3)为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造成钢筋移位的情况,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应当及时进行养护,夏季时,应当采用覆盖和洒水的养护方法,使混凝土保持湿润,避免早期裂缝的产生。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进行洒水养护。
        3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使钢混结构建筑达到预期中的质量标准,就必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也就是说施工技术是保证钢混结构质量的关键之所在。除此之外,还要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建筑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兴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9(12):190-192.
        [2]李志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其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J].门窗,2019(12):165-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