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加强措施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何彪
[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但是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重视。
        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但是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重视。进行营造林的建设是改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重要的措施。在营造林建设的过程中,营造林的质量直接决定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程度,因此,提高营造林质量就成为林业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章主要就实行营造林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几个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基于此通过五个方面提出了营造林质量问题的强化措施,供给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加强措施
        前言:现阶段,做好营造林管理保护工作成为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究其原因,主要是从森林资源管理与建设入手,提升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合理保护森林资源,对促进国家可持续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而言,必须紧抓实干、统筹规划、合理部署,优先做好营造林管理保护工作。各级林业部门秉持可持续理念,从多个层面做好营造林管理保护工作,以期尽早达成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目标。
        一、实行营造林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般来说,森林结构主要是由多个林地构成的系统资源,可以说,林地结构基本上可以视为构成森林的核心单元。近些年来,鉴于森林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借助森林资源获取木材或者相关林产品。因此不难看出,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实现长足发展的根本条件。森林资源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衰竭、恶化等不良现象。在这样的主导条件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必要性[1]。为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强度,各级林业部门开始相继执行营造林建设措施,主张从加强规划设计、把控栽培质量和健全营造林体系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根据实践效果来看,通过执行营造林建设工作,至少在改良森林土壤、森林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再加上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大力号召,推行营造林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必须予以重点贯彻与落实。
        二、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前期规划设计
        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设计往往是确保营造林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关键前提,会对后续造林建设质量与建设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前期规划设计主要集中以整体设计、林木培育、施工人员安排等内容为主。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势必会对后续一系列工作造成不良影响[2]。比如,容易引发种植树不合理、树木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对营造林整体建设质量造成危害影响。足以见得,前期规划设计效果对后续营造林建设质量的重要影响。建议相关规划人员应该立足于整体建设,合理规划与统筹安排,确保营造林建设过程安全无误。
        (二)栽培质量
        栽培过程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营造林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需要工作人员执行精细化管理措施,尽量从种苗选择工作开始,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要重点关注土地整翻、造林密度等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优化处理,确保造林质量不受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栽培过程虽然有前期规划设计作为指导依据,但是介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人为管理的变化,实际栽培过程遇到的变化因素较多,需要工作人员随机应变,把握好每一项工作环节。
        (三)检查与验收
        检查与验收工作,主要针对栽培种植过程存在不足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便更好地确保营造林过程质量安全。在此过程中,如果负责人员并未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及时检查与验收,势必会对营造林整体建设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四)后期养护与管理
        做好后期养护与管理基本上可以视为确保营造林后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各种林木的保护措施进行合理贯彻并落实。定期深入造林现场实行养护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营造林建设质量安全。


        三、营造林质量问题的强化措施分析
        (一)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面对营造林的建设,很多工作人员还是用传统的观念对待,这样不利于营造林质量的提升,因此要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要重视营造林的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升营造林的质量。第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更新对营造林建设的观念,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尽量将营造林的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还要进行定期的检査、维护,从而提升营造林的质量。第二,要积极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待营造林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主要包括树木的成活率和造林的面积。要坚决拒绝谎报、重复上报等行为,并且要运用专业的知识来优化营造林建设的流程。
        (二)立足于林业实际环境,实现合理规划与设计
        正式执行营造林建设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应该立足于林业实际环境,做好合理规划与设计工作。最好深入现场工作当中,做好相关调查工作,明确建设地地质条件、建设环境等。对于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采伐区域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合理安排造林计划。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做好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的安排与管理工作,针对图纸设计问题做好审查管理工作,以期可以为规划设计的后续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建议。
        (三)严格把控栽培质量问题,确保营造林质量
        安全严格把控营造林栽培质量是确保营造林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贯彻与落实的根本保障。针对于此,建议负责人员应该优先加强对营造林质量、林地资源的关注强度,确保营造林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在全面把控过程,建议工作人员可以如下两方面加强对营造林栽培质量的关注力度:一方面,建议工作人员应该合理选择树种,综合市场因素等外界条件,选择价格合理、生态效益较强的品种。如杉木等树种。与此同时,做好苗木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防止生物入侵隐患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针对现场栽培过程应该加强监护管理强度,如做好种子准备、苗木选择、抚育管理等工作的监管工作,确保栽培质量与栽培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四)确立高效、合格队伍体系,强化检查与验收工作效果
        作为营造林建设的人员,必须肩负起自身的工作重任,做好检查与验收工作。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高效、合格的工作队伍。针对当前人员技术资质不达标或者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改进,比如,重点加强对营造林检查与验收内容的关注力度。如重点针对栽培种植过程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便更好地确保营造林建造过程的质量安全。
        (五)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营造林的维护力度
        完善营造林的管理制度,对营造林进行及时的维护是提升营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进行营造林建设时,首先要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以及维护的计划。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营造林的监督管理,规范管理和维护工作,如果出现问题的话要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规范林业工程企业的行为。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进行营造林建设的宜传工作,这样不仅能够约束相关单位的行为,还能够提高民众对营造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结语。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与破坏程度远远超出森林资源可再生的恢复速度,所带来的破坏影响十分严重。鉴于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肩负起自身的工作重责,积极将各项保护措施、政策手段及时落实到营造林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从多个层面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生态和谐社会构建与森林资源保护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尔堃.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花卉,2018(20).
        [2]江孝东.营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花卉,2018(22):250-250.
        [3]曹锦.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8(15).
        [4]李志雄.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