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 马换珍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马换珍 曹永 何晓旭
[导读]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瑞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  01004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本文探讨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以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作用,转变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将BIM技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运行中,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益,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优势
        引言
        随着国内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更多新型的数字化软件被开发出来,工程建设单位通过使用BIM软件对整个施工作业进行数字化管控,促进施工的可视化、模拟化。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建设阶段以及后期运营管理阶段都需要应用BIM技术实现整个项目的数字化管控。建设单位需要购买BIM软件技术,并给公司内部的员工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推动公司的建设作业向现代化发展。
        1BIM技术概述
        1.1概述
        工程建设单位使用的BIM技术主要是在建设工程内部开展模型分析,数字化管理。随着近年建设单位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更多工程建设公司将BIM技术引入公司的一线项目建设现场,在工程设计、工程建造等环节都实现了BIM技术全方位普及和应用。尤其工程建设单位开展项目建设时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搭建整个施工作业的模型,以及强化对工程建设现场中土建工程模块设计和优化及控制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实现工程建设的各项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相配套,使用BIM技术可以帮助项目的投资方提供科学的投资决策信息,并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开发。同时,BIM技术也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优化工程图纸方案。
        1.2特点
        BIM这一技术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可视性、模拟性以及协调性,首先,所谓的可视性就是通过构建三维模型,从而方便施工方以及用户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从而能够发现一些较为隐蔽的问题,从而选择出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模拟性指的就是通过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借助,来进行工程设计的模拟,对于在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提前就制定好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协调性指的就是通过在施工参与的各个单位之间都树立起大局意识,从而让各个施工参与方之间进行协商交流,结合各方意见,制定合理的,各方都认可的施工方案。
        2BIM技术的优势
        2.1可视化建筑模型
        传统的建筑图纸都是二维图形,构造的设计相对独立,为后期施工环节的连接造成一定的困难。BIM技术构建的三维建筑模型是三维立体设计,建筑模型能够将施工的各个环节直观的展示出来,建筑工程的外观设计细节都能直接观察,不仅降低了设计难度还能够观察设计的可行性,减少了建筑工程的建设隐患,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2实现建筑信息一致性
        BIM技术是以信息数据为核心基础。建立完整的数据信息,可以保障信息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数据信息不光指建筑工程的相关设计信息,还包括建筑项目各环节的施工信息,建筑项目的资源信息等。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利用交互插件转化为数据模型,来完成模型的交换,从而实现了建设过程中各环节模型信息基本的一致性。
        2.3优化建筑方案
        BIM技术通过其相关的优化工具,完成了复杂项目工程的优化,并及时反馈出优化的结果。BIM结合5D技术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案进行优化,综合工程的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计算出设计的更改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善施工内容、规划施工流程以及强化设计的科学性,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方案的修改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决策阶段的运用
        在决策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环境与气候的相关参数进行收集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分析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项因素。尤其是能够比较精准的分析各种因素对于施工现场的实际影响,并且通过建立模型展现建筑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模拟效果,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能够通过数据库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包括材料、设备等的价格进行预测,从而进一步的确定是否能够进行施工建设,确定建筑工程的可行性。
        3.2设计阶段的运用
        建筑工程的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BIM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建立三维模型的方式进行工程设计,不仅仅是模型设计,建筑工程的水电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的设计都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模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设计参数也能够进行收集,从而进行碰撞试验,从而不断的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同时,BIM技术在工程设计中还能够避免因为人为失误而出现的设计疏漏,减少工程设计的误差。
        3.3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管理是理论能否付诸实践的重要阶段,包含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诸多方面,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等各个单位密切配合。而进度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受到质量、安全因素制约,又直接决定成本控制效果。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往往以甘特图作为唯一的控制手段,利用计划评审技术估算各工序工期,较为倚重管理者“经验”,一旦因气候、政策环境等不可控因素造成滞后,缺少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弥补,管理方式粗放、无效,控制作用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形下,为有效管理施工进度,可借助BIM技术“可模拟”的优点,不断模拟各工序施工时间,利用香蕉线法确定最可能工时,绘制网络计划图,寻找关键线路,从而对整个施工过程加以控制。一旦出现偏差,通过BIM模型不断模拟,拆分合并工序布置,缩短关键线路,以达到赶工目的,保证项目总工期不变。同时,以进度计划为前提,确定各节点目标,制定能够满足各节点的施工工艺和材料进场计划、质量要求,形成倒逼机制,做到有的放矢。
        3.4竣工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从启动到竣工,涵盖了大量的资源信息,既包含了连参建工程师都难以全面掌握的各类专业图纸,又包括了人防、消防、疏散设计、水电管线控制路径、设备使用维修方式等数据信息。项目竣工后,建、构筑物交由运行单位管理,一旦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或因技术升级需要替换某一构件,借助以往繁杂的工程资料很难“对症下药”。为改善这一状况,应用BIM技术,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模型,随着项目的建设一同“成长”,以土建结构构成模型“骨骼”,水电线路构成模型“血管”,人防、消防等设施构成模型“内脏”,随着施工进度不断添加完善,待竣工后,形成完整无疏漏的建筑“ID”,交付运行单位使用后,在需要维修或更换设备设施时,只需打开建筑“ID”,建筑物内部结构“一目了然”,任何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均可判断修整,形成建筑交互使用的无缝衔接。
        结语
        随着国内工程规模的扩大,各类建筑公司均提高了对工程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目前已经有部分大型的建设单位将BIM技术引用到工程的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BIM技术的应用为建设单位降低了大量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通过将BIM技术应用于进度管理中,压缩工程施工工期,实现各项目作业之间进度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徐甜.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5-46.
        [2]廖亮.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9(17):34-35.
        [3]张礼平.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建设监理,2019(5):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