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王宇鹤
[导读] 摘要: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随着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的职能发生着变更,过去只是满足教师的管理模式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提升教学管理的创新能力,加快我国高职院校从理论性向应用型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真实能力,加快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设,使课程设置更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春风化雨润万物我相信我国的高职教育会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也会更加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随着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的职能发生着变更,过去只是满足教师的管理模式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提升教学管理的创新能力,加快我国高职院校从理论性向应用型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真实能力,加快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设,使课程设置更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春风化雨润万物我相信我国的高职教育会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也会更加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路径
        1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中教学管理的各个要素有机的结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制,教学可以很好的规范教学的整体过程,也可以用来衡量教学的最终效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来适时分析和调整教育的模式与教育的过程,从而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教学活动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工作也是本职工作,其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教学管理正是对这一过程考核的重要凭证,教学管理是系部的核心工作和日常教学的基本活动,是使教学过程更稳定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数量的加大我国的高校教学管理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现有的教学管理比较难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必定会对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提出很大的冲击,减少在管理过程中的陈旧思想。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优劣势
        高校举办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主要优势在于教学管理流程层级成熟、学科门类完善,教师资源丰富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高起点,首先就是高职院校在管理经验张随着多年的总结已经相对成熟,机制的建设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调整,适合当下的教学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借鉴了很多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合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种模式也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发展的模式,从借鉴开始,再从自身寻找发展的突破口,最终形成特色,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发展也是这样走来的,高职院校自身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后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其次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为此在专业的设置上实行了有效的淘汰制,很好的适应了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教学管理上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技能在培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科建设相对难度较大,这样在管理上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制度就发挥了比较大的优势,从培养方案的设计到课程设置方案的匹配,都很好的切合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上知识简单的进行复制,这样没有办法建立起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自身的优势,这种复制从发展的眼观看是不可取的,这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劣势,首先是在制定培养目标上,我国的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借鉴了本科院校的发展设置,自身定位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突出自身优势,因此在教学管理上要突出自身的优势,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快教学管理的自身能力建设,其次是专业设置较多,没有突出重要特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需要的高等职业人才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为此高等教育在设置专业的时候需要更加注重社会需要,切合社会需要,这样在实践与就业方面才能更好的发展,有些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明显是没有办法跟上社会的发展,躺在过去的发展履历上没有半点变化,这样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
        3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路径
        3.1加强学风与制度建设
        一方面,在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深入发展过程中,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改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树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对实际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良好的外在环境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发挥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以此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质量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建设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教学绩效考核力度,为取得理想化教育教学管理效果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应注重全员参与教学、管理,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规章制度约束高职学生行为。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必须针对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吸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
        3.2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性,传统高职教育模式中,通常采取注入式教学手段,学生在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状态较为被动,主体地位被忽视,无法有效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彻底革新高职教育教学传统模式和方法,从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手段逐渐转化为启发式教学,深入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推动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拓宽路径。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特点,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每个学生均打造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真正为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助力。除此之外,应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逐步引入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网络教学还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探讨交流,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解答,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3.3改革以往课程设置与教材
        以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未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给予的办学扶持力度不足,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设备发展滞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均存在专业知识与素养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逐渐引起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了高职办学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高职院校应把握机遇加强专业设施建设,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引入能够培养现代化专业人才的设备设施。高职院校改革以往的课程设置,重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立足于培养高职大学生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基本目标,加强实践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教学资源,并且保证课程设置与市场发展高度协调一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精准对接市场人才岗位,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教材方面,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技能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当前高职院校教材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优质教材、教材发展滞后等方面,在进行教材改革过程中,应根据市场发展节奏,明确岗位人才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契合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市场发展的专业化教材,实时更新教材内容,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代协同发展。
        结束语
        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已经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所以,立足于实际教育教学需求,推进管理理念、方式、模式的改革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阎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6):12-13.
        [2]韩春乐.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3):74-78.
        [3]朱晓晶.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2):187-188.
        [4]权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研究[J].知识经济,2019(06):17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