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103
摘要:国家自2003年相继出台了各类有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并经过地方试点后开始全面推广,国家要求2020年年底前,集中力量将尚未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国有企业已退休人员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目前,全国退休人员社会化工作将要开展信息采集、承诺告知、档案整理等工作。随后,经地方政府审核通过后开展移交工作。本文将基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分析推进过程中退休人员和国有企业面对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积累,提出应对措施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退休人员;国有企业;社会化管理
1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管理的意义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国有企业职工在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专业银行机构发放个人退休养老金,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党员组织关系转地方管理,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分离,由所在地的区县、城镇街道或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人员管理和服务由地方政府机构负责。
1.1退休人员社会化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国家所有制到多种所有制,职工已不再是企业人,而是社会人;职工就业方式也变得多样,具有流动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有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既要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又要承担大量社会事务性工作,特别是大量的退休人员的管理。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受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承担较大数额的统筹外费用,消耗自身财力;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活力与发展。退休人员社会化能够使国有企业从繁琐的社会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负担,释放压力,最大程度激发活力和竞争力,保持改革的韧劲,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1.2退休人员社会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随着退休人员社会化工作的逐步开展,政府职能也将进一步转变,从原来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一切事务,到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办事。政府在依法按章行使职能的同时,要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心弱势群体。退休人员作为弱势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重点关心和服务的对象。
1.3退休人员社会化是保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职工退休后,其养老金由专门机构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不再受原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经济上收入稳定、生活上得到保障。就近的社区可以为其提供日常管理与服务,且服务贴心周到,机制灵活个性化。只有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才能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晚年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2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2.1社保制度不够完善
社会保障是我国人民在退休之后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部分人民在退休之后的主要生活来源。依照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相关制度来看,大部分企业的退休人员并没有较为具体的发放标准,在企业养老保险资源储存库方面缺乏相关保障制度评判标准。
2.2资金保障较为缺失
当前阶段我国部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度方面,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缺乏相关部门资金保障的重要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会让很多管理服务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难以更好地进行下去,从而容易导致部分民众反映相关管理部门服务不到位,缺乏服务效率等情况发生。
2.3退休数据保存不当
退休数据保存工作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基本利益,在传统的数据保存当中,通常企业都是应用档案记录保存、文件管理保存等方法,该类数据管理方法较为落后,针对退休年限较长的人员来说,长久的文件保存方法容易造成丢失、数据不清晰等状况。
2.4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现阶段,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主要由相关企业完成。企业在管理活动中,负担和压力较大,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并且在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3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问题的有效策略
3.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加紧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为各地区更好地开展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在完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期间,应该以国家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标准,以解决退休人员生活问题、经济来源问题为基础,以促进地区社会保障部门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目的,重点重视社保制度管理体系的规范管理情况,有根据、有保障的完善。对各企业法定年龄退休人员、提前退休人员、因伤病提前退休人员实行统一标准的系统管理措施,严格遵循统一化服务标准、系统化考核要求来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例如,调取退休人员信息、查询退休人员档案、追访退休人员情况、移交退休人员档案、获取退休工资途径、慰问退休人员生活等系列工作,实际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工作原则,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紧密关系到我国稳定发展问题。加大相关部门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实际应用当中能够开展诸多服务工作,例如在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后,相关管理服务部门可以组织探望因病住院的部分退休人员,酌情对病情较为严重的退休人员发放慰问金,进行实际关怀慰问。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当中,相关管理服务工作部门,可以组织开展适应节气的主题活动,以此来丰富退休人员的基础文化生活,为促进退休人员身心健康提供生活乐趣保障。
3.3构建网络数据系统
针对企业退休人员数据保存不当的情况,可以利用当代高科技手段,利用网联网+在网络平台当中,构建属于本企业的网络退休人员资源数据库。并及时收录传统的退休人员档案数据资料,将文件资料上传到网络数据库中,以网络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合法共用的技术特性,将移存到数据库中的企业退休人员信息,及时发送给退休人员居住地社区。针对传统文件档案有损坏或缺失的情况,应该及时联系退休人员居住地社区,调查相关缺失信息。在联系社区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社区调查人员开展工作,科学、系统的搜集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在联系不到退休人员本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家访或询问亲友的形式进行核对,主要针对退休人员姓名、户口本出生日期、户口籍贯、现居住地详细位置等实际情况,为实际构建网络退休人员资源数据保存库提供基础保障。
3.4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
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的现状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工作,促使退休人员管理技术和方案与新时期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针对退休人员应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对策,落实“新人新方法,老人老方法”的管理理念。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注重管理技术优化升级,利用创新型的管理措施,提升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能力。实际工作中,相关措施的有效落实,不仅有利于国家、企业,而且更加有利于退休人员保障机制的构建。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对保障我国老年人员的退休生活至关重要。在企业方面,对相关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能够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企业工作人员晚年生活提供保障,让企业人员在未退休期间能够更加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皓田,赵雷.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9(22):53-56.
[2]方毅.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市场周刊,2019(11):166-168.
[3]孙彩媛.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