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实现了整体技术的有效升级。对此,在进行相关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就需要保证能够通过具体的应用方法来实现施工质量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大面积站房钢管桁架屋面高位定点循环顶进行全面的介绍,针对施工方式的优化进行探讨,以此希望提高整体的施工技术手段,促进工程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定点循环顶;大面积站房;钢管桁架
前言
新建青连高铁青岛西站高架站房钢结构屋面为钢管桁架结构,投影面积16256平米,结构重1878吨,横向总跨度103m,纵向总长度145.2米,工期紧、难度大。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采用“高位定点循环顶进整体提升”施工工艺,安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1工法特点
钢管桁架屋面在已完成混凝土框架上拼装,基本不占用场地,整体提升也不需预留大型机械作业空间,给站前专业(轨道、接触网等)提供交叉施工条件,极大的缩短了全线工期;在楼面拼装钢管桁架,避免高空作业,确保杆件相贯线接口焊接质量,采用仿真分析设置预拱及吊点内收值,钢管桁架屋面整体尺寸精准,工程整体质量优良;次结构及附属构件可在管桁架拼装时带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采用“高位定点循环顶进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绝对高空作业时间短,压缩高风险项目持续时间,施工安全有保障;不需采用大型机械、减少机械费用;只需搭设少量胎架、减少大面积脚手架措施费;利用边跨结构作为提升平台,大大缩减钢材投入,施工成本低。
2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适用于大型铁路站房钢结构屋面施工,特别适用于工期紧、交叉作业点多的铁路站房。也适用于其他大型工民建筑钢结构屋面施工。
3工艺原理
循环顶进技术:铁路站房钢结构屋面面积大、结构重,提升装置需要有稳定的动力,“高位定点循环顶进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就是是借用千斤顶液压顶进的原理,确保提升动力。然后在顶稿端部和液压动力缸底部分别设置锚具,利用钢绞线作为载体,钢绞线下端和钢结构连接,上端通过锚具固定在顶稿上,顶稿上升、钢结构提升;顶稿上升到顶程后,将钢绞线锚固在液压动力缸底部,松开顶稿端部锚具,然后顶稿回落,如此周而复始,在不移动提升器的前提下实现循环顶进,解决了传统千斤顶顶程短的难题。
提升平台优化:屋面整体提升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就是提升平台投入大,青岛西站高架站房中间跨钢结构屋面、屋面板、吊顶及后期雨雪荷载等均是传递到边跨结构柱上,因此边跨结构完全可以承担钢结构屋面的提升重量,利用边跨结构为基础,只需耗费少量钢材可以作为提升平台使用,投入少、安全性能高。另外边跨结构吊装和中间跨钢管桁架拼装可同步进行,对工期基本没有影响[1]。
变形控制技术:无论是吊装还是高空散装,钢结构都面临变形问题,整体提升施工技术钢管桁架在胎架上进行拼装,整体刚度相对较好,但提升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少量变形(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为确保结构质量优良,本工法借鉴成熟的预应力技术,通过仿真分析结构变形,在钢管桁架拼装时就预加拱度,确保提升就位后钢管桁架拱度完全符合设计。
提升同步技术:通过模块化液压泵源系统分组群控提升器,保证相邻提升点动力和位移一致,再佐以计算机同步控制及传感检测系统及时纠偏调整,确保提升同步。
4施工操作要点
4.1边跨钢结构吊装
边跨靠近站房边缘,具备吊车吊装作业,边跨钢结构吊装应利用高架站房满堂脚手架未拆除期间进行,将流水作业利用到极致。
4.2 钢管桁架拼装胎架及操作平台设置
钢管桁架在高架层混凝土楼板上进行,在每榀主桁架下方设置格构式支撑胎架,并在需要焊接位置搭设脚手架平台。
高架层混凝土楼板设计时应考虑胎架、平台、管桁架及施工荷载。如果结构设计不考虑,在混凝土楼板浇筑满堂脚手架搭设时应考虑该块荷载,如果在满堂脚手架上考虑,会导致钢结构屋面提升前满堂脚手架都无法拆除,对站前作业由一定干扰。
胎架采用格构式钢结构,其基础在结构梁上设置预埋件,确保结构板不受集中荷载。格构式胎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结构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等相关因素,并应考虑试吊检查有意外时再落下的瞬间动载。
满堂脚手架操作平台根据焊接位置合理布置,满堂脚手架和格构式钢结构胎架结构分离,严禁满堂脚手架在格构式钢结构上拉结或支撑[2]。
4.3钢管桁架预起拱及吊点内收值控制
提升方案确定前应根据提升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核对桁架梁在提升过程会发生弹性变形值,确定变形值满足提升规范要求,如不满足,则不能采用该工艺,或者进行补强后采用该工艺。
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在桁架拼装时,对桁架进行拼装预起拱、在吊点处设置一定内收值,确保提升就位后钢桁架尺寸位置符合设计就规范要求。
4.4提升平台
提升平台各杆件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焊缝均采用熔透焊缝,焊缝等级一级,加劲板采用角焊缝连接;提升平台主梁预留开口安装提升器,在提升器安装完毕后,封死开口,封板比原主梁板适当加强,并在开口四周设置肋板补强;正式提升前应对提升平台位置进行复测,并对焊缝进行全部探伤检查;提升平台应进行仿真分析,确保受力及变形复核设计及规范要求;提升点还需要对既有结构进行受力平衡验算,确保结构复核要求,青岛西站钢管桁架提升实施前,边跨钢结构、混凝土楼板、钢柱内后浇筑混凝土均实施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因此安全系数较高。
4.5同步控制系统
1液压泵源系统:液压泵源系统为液压提升器提供动力,通过就地控制器对多台或单台液压提升器进行控制和调整,执行液压同步提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指令并反馈数据。为了提高液压提升设备的通用性和可靠性,泵源液压系统应采用了模块化结构。根据提升重物吊点的布置以及液压提升器数量和液压泵源流量,可进行多个模块的组合,每一套模块以一套液压泵源系统为核心,可独立控制一组液压提升器,根据提升器数量配置相应的泵源系统,以满足各种类型提升工程的实际需要。
2计算机同步控制模块:提升系统采用传感监测和计算机集中控制,通过数据反馈和控制指令传递,可全自动实现同步动作、负载均衡、姿态矫正、应力控制、操作闭锁、过程显示和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青岛西站选用的液压同步提升系统设备为:CAN总线控制、以及从主控制器到液压提升器的三级控制,能对系统中每一个液压提升器的独立实时监控和调整,从而使得液压同步提升过程的同步控制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好。
5应用实例
新建青连高铁青岛西站高架站房钢结构屋面为钢管桁架结构,投影面积16256平米,结构重1878吨,横向总跨度103m,纵向总长度145.2米,结构设置15榀横向主桁架,主桁架之间采用次桁架连接,最大安装高度为36米,施工期间需和站前交叉作业,且过程中因青连线和济青线同步开通(提前6个月),中铁十局集团采用该工艺2个月完成钢结构施工,确保了全线开通节点,获得各参建单位一致好评,且该工艺在缩短工期、保障质量安全的全体下,还节约了成本,具备推广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该施工工艺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整体提升的施工技术手段,因此在进行相关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各单位则可以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技术升级,以此就能够保证提升其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洪斌,倪允广,秦丽圆,杨琳,赵方威.一种金属屋面体系在厂房改建施工中的应用[J].江苏建材,2019(S2):123-126.
[2]张波,曾思智,何婷.大跨度厂房钢管桁架支座设计分析比较[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8,39(0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