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洪门街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浅谈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薛艳粉
[导读]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本文结合连云港市海州区洪门街道的具体情况,拟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连云港洪门街道办事处  222000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本文结合连云港市海州区洪门街道的具体情况,拟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文章从规划背景、规划区域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思路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规划
        1 规划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在2018年7月中旬,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宿迁、徐州调研时对当地干部说,实行集中居住是广大群众的愿望,也是乡村振兴的需要,要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外经验,紧密结合实际予以推进。真正让农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过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现代城镇的美好生活。
        2 现状分析
        2.1区域位置和范围
        本次项目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西部,南侧及东侧紧邻蔷薇河,北侧为陇海铁路,西侧为农田,内部有海青路穿越,地理区位及交通区位十分优越。街道辖区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街道下辖两个行政村(新庄村和洪门村)三个社区,其中涉农村庄只涉及洪门村。
        2.2洪门村基本情况
        洪门村下辖14个自然村,1102户农户,农村人口数约4800人,洪门村村域面积389.92公顷。洪门村建设面貌和整体水平不高;村庄发展缺少规划引导,建设分布松散,用地不集约,配套水平低。洪门村北部为洪门工业园区,中部为四季农副产品市场、梨园和蔬菜大棚,南部为传统农田。海青路国道是主要对外交通,内部的主要道路为北侧的张洪路以及滨河的洪营路,村庄道路狭窄破旧。
        3规划方案
        3.1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思路
        3.1.1推进方式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生态环境隐患、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现状村庄楼房率较低,规模小、分布偏、散,以及全村改善意愿强烈等村庄,建议采用政府主导强力推动、整村搬迁的方式,近期优先启动。对于现状村庄楼房率较高、规模较大、布局较集中的村庄,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先差后好的推进方式逐步推动,减轻政府压力,避免社会矛盾。
        3.1.2安置方式及标准
        避免按照城乡融合型建设,特色上凸显乡村元素,管理上体现城市水平。考虑到经济、形象,在镇区安置及临近主城区安置,建议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同时协调周边风貌;在村庄安置,可结合实际需求,建议以低层为主、多层为辅。建议以安置房安置为主;分类分标准,如现有合法平房户按照1:1-1.2安置;楼房根据质量、装修适当降低至1:0.75-0.9;对于违建部分根据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补偿。
        3.2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思路
        洪门街道规划一个新型农村社区,选址靠近四季农副产品市场,梨园、蔬菜大棚和传统种植等农业产业空间,便于就业。适合整合土地,规模发展产业;景泰小区以北的杨庄靠近交通节点,且有高压走廊通过,从安全方面考虑,不适合居住功能;直接进入市区安置,成本较大,并且距离农民土地较远,不利于就业。结合海州区及街道发展思路和尊重村民意愿的选择就近搬迁;海青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靠近市区,公共基础设施可共享。


        3.3搬迁撤并计划
        洪门街道总体搬迁计划按照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方式。洪门村共计14个自然村,1102户农户,计划分三步实施搬迁,近期(2019-2022),搬迁土山、下东、陆庄等12个自然村,共计835户,建筑面积约10.80万平方米,规划安置于海青路西地块;远期(2023-2035),搬迁万庄、朱沟2个自然村约267户及范围内其他常驻人口,规划安置于海青路东地块。2019-2020年:实施2个自然村整体搬迁,共计167户,建筑面积2.75万平米。
        2021-2022年:实施10个自然村整体搬迁,共计585户,建筑面积8.05万平米。预计到2022年腾挪用地指标422.3亩。2023-2035年:万庄和朱沟及洪门村范围内其他常驻人口集中安置到海青路东地块。
        3.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街道近期选址位置北边界至洪营路,东部至海青路(海青路东偏移30米防护绿带),南部到下东村南边界,西至下东村现状幼儿园,占地面积约7.32公顷。该位置紧邻海青路,交通便利;选址东部已有景泰小区,有一定的基础,便于公共服务设施共享;靠近北部产业园区,四季农产品市场,方便就业。
        集中安置海青路两侧区域12个居民点,835户,3160人,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其一:合法面积约7平米,按照建筑面积1:1.2拆迁安置,则需安置住房建筑面积8.4万平米;其二:其他建筑面积约2.4平米,按照建筑面积1:1拆迁安置,则需安置住房建筑面积2.4万平米;因此,最终需要住房建筑面积10.8万平方。本区住房建设以多层形式为主,综合毛容积率按照1.6计算,则需住宅用地约6.75公顷,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最终需要用地约7.32公顷,约合109.8亩。
        街道近期选址位置北边界至景泰小区,东部边界至220KV高压线防护走廊(15米),南部、北部边界至蔷薇二级管控线边界,西边界与景泰小区统一(海青路东偏移30米),占地面积约7.23公顷。该地址紧邻海青路,交通便利;选址北部已有景泰小区,有一定的基础,便于公共服务设施共享;东靠近蔷薇河,有良好的水系景观。
        街道启动区占地面积为2公顷,紧邻海青路,距离北部海连西路仅有300多米,交通非常便利,现状为大棚,便于实施,靠近景泰小区,有一定的吸引。近期可安置土山、下东等2个居民点,共计167户,400人,规划以多层结合小高层的形式。
        近期配套综合服务中心、商业,其中综合服务中心靠近G204,服务于整个洪门新型农民社区,规划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包含卫生室、商店、文体活动等,沿街做商业。远期配套居家养老中心、幼儿园、医院、养老服务中心,结合居住建设部分老年公寓。
        4 总结
        文章在分析了规划区域的基本现状后,按照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方式,提出三步实施搬迁计划,进而根据实际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新型农村社区[J].安徽建筑,2014年21期
        [2]李春香.留住乡村美丽容颜[J].江淮法治,2018年07期
        [3]朱幸福,张正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J].江淮法治,2014年19期
        [4]沈小平.实行首问责任制好[J].新疆人大,1999年08期
        [5]邵振峰.芜湖县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J].乡镇论坛,2008年11期
        [6]张平华.讲规范求实效善创新[J].江淮法治,2019年0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