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司璇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司璇
[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的蓬勃发展,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也日益增多。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的蓬勃发展,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也日益增多。在这个关键时期,各施工企业需要严格保证市政公用施工项目的安全。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因为贪图小利,舍本逐末,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自己的经济亏损,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伤害。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市政公用工程安全施工的必要性
        安全管理作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障市政公用工程顺利实施,同时也能够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目前发展水平受限,我国市政公用工程还存着许多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这些隐患,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务必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工程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
        2.1市政施工材料及其相关机械设备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规模较大,施工所需要的周期较长,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施工过程会用到大量的市政材料和大型的机械设备。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机械设备质量的好坏、设备各项功能能否正常安全使用、操作人员专业能力的高低等,都会对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施工材料的品质对施工质量及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若其质量不合格,很有可能会给整体的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2市政施工管理团队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整体素养
        一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亦是如此,项目安全生产的受控程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团队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人员是奋战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基层的操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设施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等,从上到下都需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只有这样,工程质量安全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2]。此外,施工管理团队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安全生产施工知识理论,且在施工期间一定要认真遵循安全生产章程及操作标准要求,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推进,积极防范安全事故的出现。
        2.3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并且环境因素很多是不可预判、不可控制的,例如,暴风、雷雨、苦寒、酷暑等恶劣天气,都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除此之外,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工程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工程管理环境等,都是影响市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3.1偷工减料
        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谋取更多利润,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选择施工材料,而是选择一些廉价,质量没有保证的劣质材料。这是施工过程中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就像是一个随时会引爆的不定时炸弹,一旦造成诸如崩坏,坍塌,断裂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尤其是对于市政公用工程来说,这些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项目,如果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造成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
        3.2管理不规范
        市政公用工程的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图纸来施工,需要对图纸上的要求有详细的了解,并安排专门人员监管施工过程。在验收时也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些监管机关不仅没有按照要求做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验收时马虎应对,都是未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3.3工程监理方面
        因为监管制度的不健全,部分监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缺乏实地工作经验,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错。甚至有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擅自使用市政监理工程师和工业监理工程师来充当市政工程监理人员[1]。监管人员就像是施工现场的监控器,如果监管人员出了问题,那施工现场将失去了安全的保障。


        3.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市政企业招聘施工人员不够规范,只注重技术不注重综合素质,导致施工人员普遍安全施工意识薄弱,并且不能对施工人员进行及时地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各种安全隐患。例如材料胡乱堆放,市政垃圾不及时清理,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使用易燃物品等。
        4、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4.1新兴的监管技术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要求越来越繁杂,对监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监管技术也应运而生。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监管技术,把新型技术与监管人员相结合应用于施工现场的实地监管,运用先进的机器人监管技术,对工人的作业进度实时监测,保证了施工过程的高效性[2]。同时由机器人代替人工监理,可以杜绝人工可能出现的一切低级错误,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极大地避免安全隐患。其他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培训以配合新型技术的使用,促进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文明和安全建设。
        4.2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市政公司需要严格规范施工人员,规定施工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要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并按照该标准严格招聘施工人。施工人员上岗前,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安全文明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技术,更能提升安全施工的意识。
        4.3选用合格的材料
        不断加强材料的质量管控,将有利于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资金和工程进度的控制。购买材料时,需要在标准范围内选择质量较优的商家,严格规范材料配比,不多买也不少买,避免材料损耗,导致废旧材料的堆积[3]。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按标准来。在投入使用前也需要让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检查。将安全隐患排除在施工现场外。
        4.4规范施工工作流程
        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可以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引进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对图纸进行详细的解读,对市政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贯彻落实[4]。按照这样的方法,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而且施工项目完工时也能与图纸要求基本一致,大大保障了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
        4.5施工现场的相关规定
        监管人员应该全程按照施工图监督施工过程,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指出并加以改正,做到全面把控施工现场的总体情况,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要求,认真对待工作,防止违规施工,不仅要做到快速高效,更应该确保施工项目细微处的安全隐患不会出现;施工现场也需要严格的监管,安排门卫对进出人员进行排查,防止危险物品和危险人员的进入。
        结语:
        市政公用工程是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想要彻底避免不安全因素,如何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这个主要矛盾需要妥善地解决,确保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工程不违规,市政公用工程的长远发展,国家建设行业的繁荣昌盛,必须建立在安全这一原则上。
        参考文献:
        [1]陈科宏.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245-246.
        [2]李卫坤.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3):171-172.
        [3]罗传波.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03):148+150.
        [4]诸葛萍.试论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居舍,2019(06):16.
        作者简介:司璇,女,工程师,1991年生,2013年毕业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现从事市政道桥施工方法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