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融媒时代“动新闻”的三种模式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4期   作者:王瑜
[导读] 动新闻制作模式的应用,对融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动新闻制作模式的应用,对融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融媒时代“动新闻”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社会娱乐、寓教于乐以及社会生活三种制作模式,给出了相应的实践案例,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参考依据,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提高新闻的质量,促进融媒体的发展。
         关键词:动新闻;寓教于乐;社会生活

         前言:近年来,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人们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新闻能够及时地报道出现阶段以及近期发生的时政消息,创新和应用动新闻的制作模式极大程度上能够优化新闻报道形式,丰富新闻的内容,满足人们对新闻形式多样化的需求。
一、社会娱乐为核心
         “动新闻”作为融媒时代的一种新型制作模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原有的平面新闻逐渐趋于立体化,改变以往新闻静态单一的传统模式,使报道的新闻信息呈现动态形式展现在大众视野中,加上经过后期剪辑、制作以及背景音效的添加,使动新闻极大程度上模拟还原了报道现场的情况,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近几年,动新闻在各大报社中广泛使用,逐渐形成以社会娱乐为核心的动新闻模式,报道的内容也由最初的夸张趋于真实,由以低俗娱乐为主的形式化内容,转变为注重新闻成品的质量化内容。以《苹果日报》为例,《苹果日报》就是依靠动新闻模式,对社会娱乐、竞技体育等内容进行动态化处理,通过增加音效、特效以及3D动画等设计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与多数报社大体相同,《苹果日报》最初的报道内容多以暴力血腥、娱乐八卦等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这些低俗的新闻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夸张和虚化原有事实,再将新闻经过动态处理进行报道,来提升阅读量。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社会娱乐新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苹果日报》也改变了以往的报道路线,对动新闻的制作也有了新的标准。
         在动新闻的制作和设计中,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后期制作水平,对当下时政话题,实时关注变化情况,从当天的新闻里精选人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确定好新闻的选材内容。在选好题材后,团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确定好动新闻的台词以及绘制分镜脚本。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制作人员要及时与导演、编辑、音效师,剪辑师以及动画设计师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各部门人员在每个环节中分工明确,针对脚本绘制中存在的问题立即修正,采用3D合成技术进行动画制作。根据动画的效果添加合适的文字、音效等,形成最终的动新闻成品,满足人们对社会娱乐新闻的需求[1]。
二、寓教于乐为宗旨
         “动新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3D模拟技术,以立体化、动态化的形式呈现在新闻报道中,因在报道内容和叙事方式上的创新,成为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在融媒时代的背景下,动新闻寓教于乐的模式也被各界新闻媒体和报社广为应用。

媒体公司和报社在更新新闻报道内容的同时,利用动新闻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带来了更多的观众,既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如新华社曾应用动新闻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对国家领导人出访进行报道,对于这样的重要的新闻,新华社没有采用传统的报道方式,避免了报道内容过于形式化、单调化,转变了以往僵硬的报道风格,通过增加文字和欢快的配乐,使整个报道内容更加生动的呈现出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对于动新闻技术的应用,新华社在报道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时,也采用了动新闻进行报道,通过3D动画制作模拟了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整个过程,极大程度上还原了事发时的情况。
         与《苹果日报》以社会娱乐为核心的新闻报道模式不同,新华社更倾向于使用寓教于乐的模式,极大程度上摆脱了信息报道的官方化、形式化的问题。无论是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报道,还是对马航事件,天津爆炸事件的新闻报道,新华社应用了这种寓教于乐的动新闻模式,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目前,融媒时代对媒体新闻报道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促使各大媒体报社纷纷应用动新闻中的寓教于乐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化报道的局限,在尽可能还原新闻真实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欢快、诙谐,幽默等配音和背景音乐,使整个报道具有新时代的特色,乐于被人们接受。
三、社会生活为根基
         “动新闻”报道与传统的新闻报道不同,虽然是对同样内容进行报道,但动新闻因3D动画视图效果,使报道的内容更具有直观性,报道的新闻更加受众。针对当下动新闻的发展形势,更多观众倾向于贴近现实生活的新闻报道,因此,在融媒时代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以社会生活为根基的动新闻新模式。《新京报》正是应用了这种贴切现实生活的动新闻模式,使报道出的新闻内容更具有视觉直观化,这一点与《苹果日报》的娱乐新闻模式有着相似点,都是采用3D动画技术呈现新闻内容,但在制作模式上,与《苹果日报》有所不同,《新京报》主要依靠团队协作提供的创意,为动新闻的镜头和脚本提供创作来源。在风格形式上,《新京报》延续了新华社寓教于乐的动新闻模式,继续沿用新华社在报道中欢快的风格,并以社会生活为基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当下热点新闻话题,满足了人们群众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需求[2]。
         此外,《新京报》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及时采集报道,结合动新闻的动画效果对新闻内容进行剪辑处理,因为报道内容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加上团队人员提供的创意和后期的制作,使《新京报》报道的新闻内容更加受众。但由于《新京报》对新闻的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因此,在注重应用动新闻制作模式时,还应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加强对新闻的推广。
结论:动新闻运用先进的制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了新闻的可见性和可读性,应用以社会娱乐为核心、寓教于乐为宗旨以及社会生活为基准三种制作模式,丰富了新闻内容,使新闻报道具有立体化、个性化,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满足了人们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促进了融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娟.浅析融媒体时代动新闻的三种模式[J].记者观察,2019,(20):97.
[2]刘佳琦,刘杰.融媒时代“动新闻”的三种模式探究[J].传媒,2018(09):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