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的分析与探究,我们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本文以新疆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为例,笔者希望本文可以促进新疆地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高大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同行加以批评指正。
关键词: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理论;方法
导言:
我国空气污染跨行政边界呈现区域化的趋势明显,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外,多个新兴城市群的区域大气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如粤港澳大湾区的臭氧问题等。在经济集聚发展效应下,这些城市群有可能发展为超大城市群,区域大气污染政府间协同治理对于这些城市群的发展也能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1 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意义
近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在很多城市群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细颗粒物污染。
城市间大气污染是相互影响的,形成PM2.5的污染物是可以跨越城市甚至省际的行政边界远距离输送的,所以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己难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因此,开展城市之间甚至省际之间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解抄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在这方面已积累了成功经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及周边6省区市积极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为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在2003年以前已经面临zhidao较为严重的地面臭氧污染,这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区域大气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并促成了州实施计划(SIP)的制定和实施。欧洲区域大气污染管理方面的经验则相对成熟,欧盟自1979年以来签署的一系列远距离大气污染公约对有效控制欧洲大陆总体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主要技术方法
2.1联防联控区域划分方法
2.1.1根据大气污染特征划分联防联控区域
如美国最初的臭氧传输区域(Ozone Transport 万方数据 王金南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 Region,OTR)包括0,污染严重的缅因州?弗吉尼 亚州与哥伦比亚区?当前中国针对二氧化硫与酸 雨污染问题划出的“两控区”类似于此,《大气污 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将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 雨的地区或者其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划 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一般 来说,降雨pH值4.5的,划定为酸雨控制区, 近三年来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 二级标准的,划定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2.1.2按照生态环境的地理特征——大气流动规
律划分联防联控区域 如美国根据空气流动特征将大气流域作为区 域管理单位的一个划分标准,将全国划分为若干 个空气“流域”进行管理,南加州区大气流域是 其中之一?空气流域常见的定义有:(1)由于地 形?气象和气候的原因而共享空气的地区?(2)由 于地形构造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空气进出量 较小的地区?(3)大气条件和气象特征类似(如 混合层高度和风场既在同一数量级),其结构特点 也相同的地区?基于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 的划分需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气象因素,如 日照?云?风?混合层,(2)地形因素,如山脉 阻隔?源和受体的空间位置?以“空气流域”概 念为基础的联防联控区域划分方式,常常将完整 的行政区域分隔得支离破碎,必须进行协调,以 便照顾到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进而解决区域性? 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
2.2 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控制技术方法
2.2.1协同控SflNOx?VOCs排放,解决光化学烟雾污染
城市群地区逐渐显现的光化学烟雾污染是亟 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光化学烟雾是由机动车? 电厂等排放的NO?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光 化学过程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醛?酮?酸?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根据对 导致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一次污染物和关键污染 源的识别,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光化学烟雾污 染控制的实践,我国城市群地区大气臭氧控制策 略在近期应以NO?和VOC?联合削减为策略,并且 优先控制VOC??由于电厂和机动车是最主要的氮 氧化物排放源,机动车?炼油石化?精细化工行 业和溶剂涂料的使用是VOC?主要排放源?因此, 在控制SO?和PM,?的基础上,要重点控制机动车? 电厂?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行业和溶剂涂料使用 行业的排放控制,特别是机动车的排放?
2.2.2综合控Nso:和NO?排放,解决区域性酸雨问题
区域性的酸雨问题主要是由电力行业高架源 排放造成的?电力行业排放的污染物跨行政区远 距离输送,对区域性的酸雨问题贡献较大?解决 区域性酸雨问题,应以控制电力行业SO:和NO? 排放为主线,以区域总量控制为手段,严格控制 新源的排放,逐步削减现有源的排放?
2.3 区域大气污染物控制目标确定方法
2.3.1计算区域
NO??SO:?PM,?的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即使整个地区该种污染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最大排放量环境容量与在现有污染源结构下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在概念上有较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环境容量要大于在现有污染源结构下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如果要求100%达标,则现状浓度取该区域的最大浓度;如果要求90%达标,则把当地现状浓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序,取保证90%达标的现状浓度,依次类推?100%达标下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是根据污染物现状浓度的最大值来计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极端气象条件对最大允许排放量的影响?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极端气象下的污染现象可能是非人力所能控制的,但确定合理的确定空气质量的达标率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同步发展,避免因控制极端气象条件下的污染而提出过高的环境目标和付出难以承受的经济代价?
2.3.2最大允许排放量
尚未考虑NOx?SO:和PM,?对区域复合型污染的影响以PM:,?0,和酸雨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形成机制较为复杂,与其前体物NO孙SO:?VOCs及PM,?呈高度非线性的关系,现有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支持确定基于PM撕?0,?酸雨控制的总量减排目标?但根据对PM:,?O,?酸雨形成机制的分析,NO??SO:与PM,?无疑是导致区域二次污染的关键性污染物,因此,在满足空气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应从严控制NOX?SO:和PM??的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在一定程度上低于最大允许排放量?
3 结论
由于缺乏省际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的法律制度和经济激励机制,各省市也就缺乏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动力?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本文以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1]肖娜.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 科学时代, 2015(8).
[2]吕程.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研究[D].
[3]韩园园. 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研究[D]. 2016.
[4]王磊, 唐宁. 防治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模式研究[J]. 商情, 2014(23期):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