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武才学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自动然资源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湖北省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湖北省利川市  4454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自动然资源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自然资源机构改革背景下,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格局,需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起能够实现全面覆盖的动态化、精细化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帮助管理机构完成对于自然资源的清查工作,明确资源管理绩效,促进部门监管水平的提高。文章从新时期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出发,就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引言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自然资源机构职能落地、履行“两统一”职责的重要支撑,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信息化总体蓝图,将“顶层”的战略性、全局性与“设计”的具体性紧密结合,可以从宏观上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业务流程重组等问题,建成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中心,形成自然资源智能全链条管理的应用服务体系。
        1当前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平时工作中,单位领导往往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然资源整体信息化综合业务的流程办理和实际操作平台的运用上,而忽视了对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用于档案信息技术设备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偏少,新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开放档案对社会查询及利用的需求。目前,作为自然资源信息管理部门,虽然在档案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了部分资金,也购买了一些计算机、大型的扫描仪、绘图仪等设备,但在软件的信息化运用和管理方面,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地质资料馆和土地档案馆所藏档案材料的信息化进行同步衔接,存在着对新设备信息化系统操作、技术运用不够娴熟,纸质档案材料转化为电子档案的信息化流程及各个环节要加强制度保障和技能培训,大部分自然资源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手工检索或查询,档案工作岗位人员编制有限,档案工作者平时的工作量很大,档案利用效果明显降低,传统的思维观念和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与现代社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
        以“云”为支撑,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得以实现,并实现对全国县市的全覆盖。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自然资源部对国土资源部的取代以及三定方案的实施,并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并强调在生态、规划、管控、监管这四方面加强重视。在政务方面推出了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还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支撑,使云计算、AR、VR以及AI等技术在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更好应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对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提出三方面新要求:(1)政策方面,以“放管服”为前提,搞好互联网+政务建设,为民众提供便利,提出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2)业务方面,在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应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从原本重审批到重监管的转变;(3)技术方面,建设好自然资源信息化统筹,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服务功能,实现数据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应用。
        3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
        3.1构建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在现有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础上,汇集山水林田湖草数据,实现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的汇总、更新,建立调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形成完善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

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目录,通过资源中心对采集形成的原始资源库按照数据质量规范进行治理,明确标准信息资源与资源目录及元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
        3.2健全监测评估体系
        在国土空间规划上,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相应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规划提供可参考的底板和底图,以平台为基础,国土空间规划可以说是相应的编撰和修改;二是建立规划实施与评估监测系统,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可靠支撑,对国土空间开发和利用情况的有效监管,保障政府部门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因此,要求结合测绘地理、国土资源等现有的空间数据信息资源,做好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健全实施与监测评估体系,服务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审批等相关工作,促进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3构建“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体系
        统筹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构建内部无缝贯穿、外部互动衔接的业务体系,消除痛点、堵点,建立以门户网站为基础的“互联网+自然资源部政务服务”应用体系,建立网上受理大厅,加强与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门户对接,推动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实现就近能办、异地可办。注重开发利用,推动政务服务向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延伸,深化数据开放服务与政务信息公开,促进自然资源大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形成全社会监督的网络化机制。做好服务对接,遵循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标准规范,按照要求与本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3.4创建智慧档案,探索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多种有效利用途径
        积极开展馆藏地质材料和土地档案管理档案的信息开发利用工作,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料信息资源作用,发挥使用馆藏档案材料的宝贵价值,打造和维护一流的档案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开展自然资源档案的信息网络平台技术工作,可以利用手机查询,微信公众号和部门办公区域内配置的档案机自助查询等,采用多种渠道为用户开通在线查询所需档案信息。对过去的纸质档案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对现在和未来的档案进行电子档案管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使自然资源信息的查询、利用、服务逐渐向窗口延伸,引进新媒体技术、5G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自然资源档案信息的需求,创建自然资源信息智慧档案,用户在线可使用手机APP、微信等各种现代网络,实现让用户足不出户,能在网络软件上办成的事,不跑路或少跑路就能办成事。
        3.5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
        监测体系方面,建设以高精度遥感卫星/无人机为主体的空、天、地、海一体化调查技术监测体系,形成国土空间中各类自然资源的全时、全域、全要素调查监测评价能力。感知体系方面,构建全天候监测与预警的感知体系,形成实时、快速的自然资源感知能力,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智能化水平。综合调查方面,推进单项调查走向综合调查,实现面向国土空间全域、多尺度、多类型资源状况和变化的统一的调查监测评价;推进二维调查走向三维调查,实现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监测评价。
        结语
        总而言之,新的发展环境下,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应借助大数据、GIS、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自然资源信息统一标准,使自然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为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提供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全面实现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侯军亮.做好自然资源管理顶层设计[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7-5(5).
        [2]王熙.整合共享视角下自然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交换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3):155-156.
        [3]严金明.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目标定位、价值导向与战略选择—严金明[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