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回填场地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张倩茜
[导读] 摘要:为改善某回填场地密实度低、压缩性高、强度低的的特性,从经济适用角度出发,拟采用强夯法进行了地基处理,选取2块场地作为试验段试验,结果表明强夯法能有效改善填土特性。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为改善某回填场地密实度低、压缩性高、强度低的的特性,从经济适用角度出发,拟采用强夯法进行了地基处理,选取2块场地作为试验段试验,结果表明强夯法能有效改善填土特性。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法;平板载荷试验
        1 概述
        沿海某工程为回填场地,回填土土质不均匀、密实度不均匀、承载力低,工程性较差。场地回填厚度约为12m,其上建构筑物荷载较大,且沉降较为敏感。因此需进行地基处理方可满足场地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
        综合考虑场地实际情况,从方便施工以及节省投资角度出发,本工程拟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故而在场地选取2个试验段(20m20m)进行试验,确定该法的工艺参数以及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填土密实度,减少工后沉降,提高地基土的强度,且费用低廉,可适用于该回填场地的地基处理。
        2 试验区地基处理
        2.1强夯法加固机理
        强夯法为夯实地基,需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t-60t)提高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m-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土体固结,强度得到提高,属动力固结方法。
        对非饱和土的地基,强夯处理对地基土的压密过程与实验室的击实试验非常类似,挤密以及振密的效果明显;对饱和无黏性土地基,在强烈的冲击力下,地基土会发生液化,压密过程与爆破和振动压密过程非常类似,挤密振密效果也是明显的;对饱和黏性土地基,在锤击作用下,夯击点附近地基土体结构会被破坏,地基土中将产生超孔隙水应力,经过一段时间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地基土体得到固结,孔隙比减小,土体承载力得到提高。该法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2.2工程地质条件
       
        图1 典型地质剖面图
        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浅海、海滩,后吹填粉细砂、回填粘性素填土,总厚度约为12m。
        试验段主要工程地质情况如下:①2-0层为回填粘性素填土,松散,孔隙比平均值=1.13,液性指数平均值0.31,压缩系数平均值=0.51,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修正值)标准值=5击、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修正值)标准值=3.8击。平均厚度约为5-7m;①8-0为吹填粉细砂,其=7.5击,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密实度不均匀,厚度差异较大,工程性能一般,平均厚度约3-5m。
        2.3试验区地基处理方案
        强夯采用1遍满夯,2遍点夯,1遍满夯,先满夯一遍,然后点夯,点夯夯点呈正方形布置,第二遍点夯在第一遍中间插点夯。第一次满夯,夯击能1000kN* m,夯点间距为搭接1/4锤直径;点夯,夯击能3000kN*m,夯点间距8m;第二次满夯,夯击能1000kN* m,夯点间距为搭接1/4锤直径。强夯施工时,需在强夯区域四周设置排水沟,且施工过程不断抽降水,构建良好的排水通道。
        夯击控制标准:(1)每遍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即隆起量不宜大于0.5m;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图2  夯击平面布置图
        2.4强夯工艺参数确定
        2.4.1夯击能的选择
        夯击能可根据《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表6.3.3-1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预估或根据Menard修正公式进行计算。Menard修正公式为:
          (式1)
        其中:H为估算影响深度(m);M为夯锤质量(t);h为落距(m)。
        由于该工程场地表层为粉质粘土,因此初步采用3000kN*m的夯击能,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6m左右,能满足设计要求。
        2.4.2夯点夯击次数
        夯击次数是取得良好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击数过小,达不到密实加固效果,击数过大,不仅会增加费用,有时甚至会降低地基的承载力。夯击次数的确定应根据现场试验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曲线得到。需以夯坑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确定的原则。
       
        图3 每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曲线
        图3为不同夯击能情况下每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曲线,从上图可以看出,每击夯沉量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在夯击次数为7,8次时,夯沉量约为5cm,这样再夯击对地基土体产生的压缩效果已越来越不明显,并且标准贯入,动力触探以及静力触探等原为测试均已经满足要求,最后设计采用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次数为8次。
        2.4.3夯沉量分析
        压缩量计算公式:
        式中:为地基土的天然孔隙比,为强夯处理后的孔隙比,H为地基压缩层厚度,S为相对压缩层厚度的压缩量。
        强夯试验后实测结果表明: 第1试验块强夯平均下沉量106cm,满夯后平均总下沉量 130cm;第2试验块强夯平均下沉量 97cm, 满夯后总下沉量 113cm。按照压缩层厚度6m考虑,经过强夯后粘性素填土的孔隙比约为0.68,与强夯前的孔隙比平均值=1.13相比,密实效果较好。
        2.4.4间歇时间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歇时间,以利于强夯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间歇时间取决于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80%,需要3.5天的时间,考虑不利因素,认为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天。
        2.4.5夯击遍数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加固要求以及施工的工艺综合确定。根据《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夯击遍数可采用点夯(2-4)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应增加夯击遍数。一般情况下,对碎石土、沙砾土、砂质土夯击遍数为2-3遍,对粘性土夯击遍数为3-8遍。
        2.4.6夯点布置
        夯点间距于夯锤的大小、土层的加固深度、土性质有关。夯点间距过小会使夯点间距互相影响,夯点间距过大会使夯点中间出现一些空档,使场地加固效果变得不均匀。因此,合适的夯点间距,应使夯点叠加的加固效果于夯点下的土体加固效果基本一致。夯点间距一般采用值为:1.5D-2.5D(其中D为夯锤底直径),设计采用8m间距夯点间距,强夯处理效果较好。
        2.4.7加固范围
        由于建构筑物基础应力在地基土中的扩散作用,强夯处理的范围需要大于建筑物基础的范围。具体数值需要根据结构基础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综合确定。通长情况下,每边超出基础外缘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1/3,并且宜大于3m。
        2.5地基处理效果检测
        试夯区域共采用3种检测手段,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为平板载荷试验-测密度压实系数-触探原位测试。
        2.5.1 平板载荷试验
        在试夯区共设6个点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其中1点为取得回弹模量没有做破坏试验,其余5个点均做至破坏。测试结果表明,南区有3个点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容许承载力达到190kPa,比原先的80kPa提高近110kPa,强夯处理效果明显;北区有2个实验点由于位置不理想,夯点处由于地表积水严重,土体呈现饱和状态,影响了强夯的处理效果,容许承载力仅为110kPa,承载力提高不明显,因此在正式施工过程中,需要先排水降低水位,而后再夯击方能保证处理效果。
        2.5.2密实度试验
        密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图5为①2-0层粘性素填土重型击实试验,测得最大干密度为1.92,最优含水量为。强夯后测得粘性素填土平均干密度约为1.86,密实度达到97%,强夯后的地基均匀密实。
       
        图5  重型击实试验曲线
        2.5.3 动力触探以及标贯分析
        在夯击效果好的南区3个点进行动力触探原位测试,在位于①2-0层粘性素填土(检测深度为3m),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修正值)N63.5=6-8击/10cm,重型动力触探平均锤击数达到7.2击以上,强夯后提高180%,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修正值)标准值=12.9击。①8-0为吹填粉细砂(检测深度9m),其=10.5击,强夯后对地基强度的加强有一定效果,但相比表层土不明显。
        将①2-0层粘性素填土标贯试验结果与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相比较,根据当地经验,二者结果基本一致,故而认为强夯处理后的杂填土可满足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可满足设计要求。
        3 结语
        1)2块试验区表层6m填土平均夯沉量约为120cm,表层填土孔隙比平均值由=1.13降为0.68,振冲密实效果明显。
        地基础后的压缩系数平均值=0.23,压缩模量平均值=6.9,表层土的压缩性得到明显改善,能有效减少工后沉降。
        2)采用强夯处理后,试验块的土体强度得到提高,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结果,地基承载力平均值由80kPa提高至190kPa,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能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含水量,其中1试验点土体呈饱和状态,导致承载力提高不明显。
        综上所述,采用强夯法处理该回填土场地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地基土的孔隙比,改善地基土的压缩性,减少工后沉降,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且费用低廉,施工简单。
        参考文献:
        [1] 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2]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 地基处理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吴海. 浅谈强夯法在高填方地基中的应用[ J] . 山西建筑,2009, 35( 23) : 129-130
        [4]王志勇. 强夯地基的几种检测方法[J]. 岩土工程界,2000,3(11):40-41
        [5]孔令伟,袁建新. 强夯后地基土变形模量与承载力的反演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2):153–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