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焊接残余应力在焊接构件中普遍存在,直接影响结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焊接接头及整个构件的疲劳强度,在遇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疲劳断裂或脆性断裂而引发事故。只有从结构设计、工艺制造、焊后处理等阶段进行控制和消除,才能保证使用要求,提高焊接构件的强度,延长工作寿命。
关键词:焊接构件 焊接应力 疲劳断裂 脆性断裂
O 前言:
在任何焊接构件焊接变形过程中都伴随着焊接应力的产生,焊接应力的存在直接影响焊接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焊接接头及整个构件的疲劳强度,在遇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疲劳断裂或脆性断裂,因此,本文针对焊接应力对焊接构件的影响及消除进行阐述。
1焊接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
焊接应力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因为被焊接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随温度变化,焊接过程又是一个不均匀的温度场在不断运动的过程,同时焊接温度场又随焊接接头的形状、尺寸、焊接工艺参数等不同而变化。
2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和分布规律:
理论和生产经验证明,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焊接本身的特性确定了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产生,焊接构件的接头形式及焊接工艺措施设计不合理,具体原因如下:
a)焊缝的尺寸和接头形式设计不合理:焊缝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焊接应力的大小,受热区域大,最后产生的残余应力也越大;焊接零件之间的搭接方式、焊接坡口型式、接头间隙、焊缝余高等,如果设计不合理都会影响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
b)焊缝的数量和位置分布不合理:如焊缝疏密相差很大,甚至相互交叉,封闭焊缝较多,均会产生较大的挠曲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
c)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设计不合理:不同的焊接方法具有不同的线能量和不同的温度场,产生的热变形和残余应力也不同。根据构件的材质、厚度、结构、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减少受热区和残余应力,同时尽量减少裂纹、气孔、夹渣、凹坑等焊接缺陷的生成,避免形成应力集中。
d)焊接顺序和施焊方法设计不合理:对于焊缝较多的焊接构件,比如机座或箱体,焊接顺序不同,最后形成的应力大小也不同。不同的焊接顺序会造成焊接拘束度不同,拘束度越大、焊接应力也越大。
焊接构件上的焊接残余应力可以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实际测量及计算机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加以确定。
同样的焊缝分别用手工焊和自动焊时,应力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焊接方向不同,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也会不同,从中间往两边焊横向残余应力是中间受压、两端受拉,而从两端往中间焊应力分布正好相反。
在试验和生产中,可以用应力释放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钻孔法是目前较为成熟和可靠的方法。其操作原理是在待测应力点周围相隔45°粘贴3个应变片,然后对准测试点钻孔,由于钻孔后该点应力释放引起线应变,用电阻应变仪测出3个应变片的变化值,换算出该点原有的残余应力值。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可以用ANSYS、Pro/MECHANICAL等三维工具来模拟、测试、分析焊接构件上的焊接应力问题。从模拟图中可以看到焊缝焊接残余应力大小,尖角处应力集中是否严重,是否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导致疲劳破坏。
3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
a)对静载强度的影响:
低温下,材料处于脆性状态时,焊接残余拉应力和外载作用力相互叠加,共同作用,会使构件局部区域的应达到抗拉强度并发生脆性断裂,导致结构早期破坏。
在实际结构中可能有由于工艺或设计原因造成的严重应力集中,有可能同时存在着较高的拉伸内应力,降低结构的静载强度,使之在远低于屈服点的外载应力作用下发生脆性断裂。
b)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构件存在残余拉应力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会很快达到疲劳极限,说明焊接残余拉应力会降低构件的疲劳强度;但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疲劳强度。
c)对刚度的影响:
当外载产生的内应力与焊接残余应力叠加之和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构件局部区域会发生塑性变形丧失了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造成结构有效面积减小和刚度降低。
d)对焊件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焊件上的内应力在机械加工时,因部分金属从焊件上被切除下来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因此内应力要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平衡,同时也产生了变形,使加工精度受到影响。
4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与消除:
4.1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措施:
焊接内应力可以通过结构设计和焊接工艺等措施进行调节和控制,如降低残余应力的峰值,避免在大面积内产生较大拉内应力。
a)在保证构件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焊缝数量、设计合理的焊缝尺寸和形式,也就减少了焊接应力源。对于比较重要的焊缝,需要进行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根据构件材料、焊接方法、搭接方式、材料厚度、受载情况等,对焊缝进行强度校核,确定焊缝的尺寸大小。对接接头从力学角度是比较理想的接头型式,搭接接头应力分布不均匀,疲劳强度较低,不是焊接结构的理想接头。
b)布置合理的焊缝位置。在焊接构件时,焊缝不宜过分集中,焊缝间要保留足够的距离,尽量避免焊缝相互交叉。焊缝集中不仅使应力分布更不均匀,而且会出现更加复杂的双向或三相应力状态;焊缝部位要圆滑、避免尖角和尺寸突变;设计焊缝时尽量避免一些设计禁忌,如焊缝设计在结构拐角处的应力集中区,在弯曲部位焊接,焊缝垂直交叉;要尽量使焊缝不受力、将工作焊缝变为连接焊缝,将焊缝区域受力变为构件整体受力等。
c)采用刚性较小及避免应力集中的接头形式。对于刚性较大的焊接接头,焊后残余应力较大,很容易产生裂纹。设计焊接接头时最大限度地减小接头拘束度,让零件有受热变形的空间,否则应力将更大。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空心管材代替实心棒料,翻边式焊接代替插入式焊接,均可有效降低接头刚性、减小应力。
d)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焊接应力是焊缝区金属收缩不自由引起的,所以在确定焊接顺序时,要遵循减少拘束、尽量使每条焊缝能自由收缩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构件上有多种形式的焊缝时,先焊收缩量最大的焊缝(如对接焊缝),再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如角焊缝),长焊缝从中间向两端焊可以降低拘束度。
e)锤击焊缝。大型结构件在焊接过程中利用圆头小锤锤击焊缝,使焊缝金属延展抵消一部分收缩,以降低内应力,温度控制在500~800℃为宜,锤击力度和次数要适当;多层焊时,打底和盖面焊封不要锤击,避免产生破坏和表面缺陷。
4.2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a)热处理法:在实际生产中,对于需要焊后加工的零件或需要完全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重要构件,一般都要采取调质处理加高温回火的方法进行去应力退火,以达到去除应力和防止变形的目的。
b)振动法:对于要求不高的一般焊接件,可以通过敲击、振动等手段来释放应力,使残余应力降低并均匀化。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但不能完全消除应力。
c)抛丸处理法:焊后将焊接件进行抛丸处理,能有效降低内应力,使表层产生压应力,可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焊接残余应力在焊接构件中普遍存在,并且对构件的危害较大,只有从结构设计、工艺制造、焊后处理等阶段进行控制和消除,才能保证使用要求,提高焊接构件的强度,延长工作寿命。
参考文献
【1】焊接结构.田锡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焊接工程师手册.陈祝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焊接手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