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囊县松卡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施发剑
[导读] 摘要:西藏扎囊县松卡铜矿位于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东段,该区成矿条件复杂,成矿类型多样。
        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西藏扎囊县松卡铜矿位于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东段,该区成矿条件复杂,成矿类型多样。研究区蚀变较强烈,主要为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黄铁矿化,次为绿泥—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矿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为大理岩。本文在介绍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体分布特征,分析找矿标志,为后续进一步工作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松卡矿区;找矿远景;扎囊县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Songka copper deposit in Zhanang County,Tibet
        Abstract: Songka copper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angdise copper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re complex and the metallogenic types are various.Wallrock alteration in this area is strong ,including skarnization ,marbleization,silicification, pyritization.Next is    chloritization-epidoterization,limonitization.Marble is the main ore-bearing rock in the mining area.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bod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sign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further work.
        Key words: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Songka copper deposit,prospecting area , Zhanang County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中重要的成矿带,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该区也是找矿潜力巨大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1-3]。松卡铜矿区位于西藏扎囊县境内,研究区处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东段南缘,处于冈底斯陆块与喜马拉雅陆块的结合部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蚀变特征比较明显,成矿条件优越[4]。
        1矿区地质特征
        1.1矿区地层
        研究区内地层出露良好,主要有白垩系下统比马组(K1b)、旦师庭组(K1d)、古近系丁拉组(Ed),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比马组(K1b):分布于矿区中部克鲁乡一带,岩性主要为灰色安山岩、砂岩、泥岩、灰岩、大理岩及矽卡岩等。该岩组在桑日地区曾采获珊瑚化石。厚度>1246m。与下伏麻木下组灰白色砾状大理岩化灰岩呈整合接触。工作区内铜金矿层赋存在比马组(K1b)大理岩中。
        旦师庭组(K1d):出露于克鲁乡一带,主要岩性为安山质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夹少量砂板岩及大理岩。在昌果区席浪一带,可以见到旦师庭底部与比马组整合接触。旦师庭组位于含化石的比马组之上和门中组之下,其时代属早白垩世。厚度>1468m。工作区内由于岩体侵入及断层破坏,该岩组呈断块状,与下伏比马组呈断层接触。
        丁拉组(Ed):出露于工作区中东部,岩性组合以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为主,夹安山岩、板岩等。厚度>1750m。与下伏温区组(K2w)不整合接触。在工作区内与旦师庭组(K1d)呈断层接触。
        第四系冲洪积层(Q4):主要分布于工作区河谷及两侧地带,由河卵石、砾石、砂及亚砂土组成。
        1.2矿区构造
        工作区位于昌果复背斜褶皱带东侧,本构造带在区域上出露范围十分狭窄,未见完整的褶皱构造。在工作区内虽经岩体吞蚀,断裂破坏,但仍存在一个由比马组(K1b)、旦师庭组(K1d)地层构成的向斜褶皱。
        褶皱轴向近东西,并向北东东倾伏,南西西挠起,形成宽缓褶皱。褶皱南北两翼由比马组(K1b)地层组成,向斜核部由旦师庭组(K1d)火山岩夹碎屑岩组成,并有花岗斑岩脉侵入。向斜南翼有闪长玢岩(δμ)贯入比马组(K1b)中。其北翼有新近纪中新世石英斑岩(N1λπ)侵入。并被古近纪始新世细粒二长花岗岩吞蚀。南翼被晚白垩世中细粒石英闪长岩(K2δο)吞侵。工作区内铜金矿化带赋存于向斜南翼比马组(K1b)大理岩中。向斜褶皱中发现六条东西向、北东向断层。
        工作区由于受区域性古布拉逆断层(F37)及克鲁断层(F42)控制,致使区内断裂分为以下三组:
        1、近东西向断裂
        包括F4、F6断裂,推判为古布拉逆断层(F37)的东延部分。出露于向斜南翼,走向近东西。F4断层出露长4.6km,北倾,倾角48—50°,逆断层。破碎带度30—50m,东端切穿晚白垩世中细粒石英闪长岩(K2δο),沿断裂带千糜岩化发育。
        F6断裂,出露于向斜南翼,长度5.7km。中部被北东向(F5)平移断层所切错,破碎带宽约10—20m。地表倾向南,倾角55—68°。据深部平硐观察,断面又倾向北,呈波状弯曲,可见碎裂岩化、千糜岩化、褐铁矿化发育。该断层东端大理岩中矽卡岩化发育,铜金矿体就发育在矽卡岩中。起到了控矿、导矿及容矿的作用。
        2、北东向断裂
        包括工作区内F1断层及F5断层。
        F1断层,位于工作区北部一带。长度6.3km。该断层南西段切穿比马组(K1b)及晚白垩世石英闪长岩体,并沿断裂带有新近纪中新世石英斑岩侏(N1λπ)侵入。北东段切穿石英斑岩(N1λπ)及始新世细粒二长花岗岩(E2ηγ)。断面倾向北西,倾角55—58°。
        F5断层,切穿F1东西向断裂,北东段发育在石英闪长岩体(E2δο)中,破碎带宽5—6m。碎裂岩化发育,具有张裂性质。
        3、北西向断裂
        工作区内为F2断层,为逆断层,出露在工作区以北,被F3断层切穿。东段为丁拉组(Ed)火山岩与旦师庭组(K1d)分界。全长6km,倾向北东,倾角57°。
        1.3矿区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主要岩性为闪长玢岩(δμ)和花岗斑岩(γπ),呈岩脉、岩墙形式产出。其中闪长玢岩(δμ)出露两条:一条长450m,宽70—80m,近东西向贯入比马组(K1b)地层中;另一条长(δμ)300m,宽40—50m,侵入石英闪长岩(K2δο)体之中。
        花岗斑岩(γπ)仅见一条,出露于中部,走向北东,长400m,宽40—50m,贯入旦师庭组火山岩中。
        1.4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黄铁矿化,次为绿泥—绿帘石化、褐铁矿化。分别发育于矿体及两侧的破碎围岩中。
        矽卡岩、褐铁矿为明显的找矿标志。
        2矿床地质特征
        本次地质工作中共圈出1个矿体,编号为I号,产于F6东西向逆断裂带中,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铜金矿体发育在矽卡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
        I号矿体:出露于矿区南部,矿体长度310m、宽度3—5m,平均约4m。推深>110m。矿体在地表浅部倾向南、倾角60°左右。矿体赋存在石榴石矽卡岩中,宽度3—5m。在地表以次生氧化矿为主。根据探矿工程揭露,较深部以原生矿为主。
        3控矿因素分析
        3.1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松卡铜矿赋存在白垩系下统比马组(K1b)一套海相火山岩、泥岩及碳酸盐岩建造地层中,矿区位于雅江缝合带北侧,即冈底斯—岩浆弧的南缘。矿区外围被晚白垩纪中细粒石英闪长岩(K2δο)及古近纪始新世细粒二长花岗岩所侵入吞蚀。在岩体外接触带矽卡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中普遍存在铜矿化。矿化矽卡岩的分布受岩体边界形状和围岩岩性控制。从矿石伴生金等有益组分分析,成矿物质与岛弧型火山岩有伴生关系。
        3.2构造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
        矿区位于谢通门—拉萨—沃卡韧脆性剪切带南侧,又受南部雅江结合带的控制,致使工作区构造以东西向断裂为主,并起到了控岩控矿作用。矿区的矽卡岩化大理岩及矿化矽卡岩,严格受构造控制,沿断裂带分布。矿体倾斜方向呈波状弯曲,是有利的容矿场所,常形成宽厚的矿体。
       
        图1松卡矿区地质图
        3.3岩浆岩的成矿作用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岩浆岩有石英闪长岩、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中粒钾长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中粒钾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二者侵入于中粗粒似斑状的花岗岩与罗布莎群复成分砾岩间,有较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和全岩铜钼矿化特征。
        4找矿标志
        1、直接标志
        (1)石榴石矽卡岩、铜金矿化露头等金属硫化物矿产,地表常形成引人注目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蓝铜矿化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2)采矿古硐遗迹:为我们找矿提供了直接的标志。
        2、间接标志
        (1)地球化学异常及水系重砂异常是找矿的间接标志,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异常浓集中心部位是找金属矿产的重要地段。
        (2)特殊的地形地貌、构造破碎带既是控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因此,这种局部性的地形变化是追索矿体及找矿的间接标志。
        (3)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蓝铜矿化转石亦是找矿的间接标志。
        (4)地球物理特征,低阻高极化物理异常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参考文献
        [1]李光明,刘波,佘宏全,丰成友,屈文俊.2006.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喜马拉雅早期成矿作用[J].地质通报,25(12):1483-1485.
        [2]闫学义,黄树峰.2010.冈底斯东段泽当大型钨铜钼矿新发现及走滑型陆缘成矿新认识[J].地质论评,56(1):9-19.
        [3]黄树峰,江善元,江化寨,陈玉水.2011.西藏山南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及走滑转换构造应力分析[J].地质与勘探,2011,47(1):1-10.
        [4]郑有业,王保生,樊子珲,张华平.2002.西藏冈底斯东段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1(2):55-60.
        作者简介
        施发剑(1986-),男,从事工程地质及地质矿产勘查工作。E-mail:sfj86 @foxmail.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