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沟通在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22期   作者:吴艳琴
[导读] 总结近几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以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为基础,

         【摘  要】总结近几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以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为基础,针对学生的特点将有效沟通应具备的四个情景要素充分应用到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体现有效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有效沟通;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应用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但是,技工院校的学生难管理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每个从事技工教育工作者想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1、生源组成复杂
         生源多为升不上初中或高中的毕业生,他们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生自觉性不高,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比较弱,在学习上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
         2、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自卑、逆反”心理严重
         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自卑心理突出。但随着社会用人单位“重能力,轻学历”观念改变;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不断宣传技校生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目前,技校生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改变,学生自卑心理有向好的趋势。
         3、自我管理能力弱
         技工院校学生多为90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思学习,纪律交为涣散。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缺乏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
         4、可塑性强
         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他们仍处在思想不稳定易冲动的青春期,开始逐步树立成人意识、独立性、自主性增强,但世界观尚未定型,易摇摆不定、把握不准。
         5、能吃苦耐劳,有培养前途
         技工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子女,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经过两至三年时间的培养与锻炼,大部分学生都能胜任实习和工作岗位。
         二、有效沟通的含义
         有效沟通包含了语言沟通和人际沟通两个方面:
         1、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具体特征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完成预期的交际目标。
         2、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专指人与人之间的“通连”。 “人际沟通”暗示着一种去理解他人的愿望,能够帮助一个人体会他人的感受,通过他人的语言、语态、动作等理解并分享他人的观点,抓住他人未表达的疑惑与情感,把握他人的需求,并采取恰如其分的语言帮助自己与他人表达情感。所以,“人际沟通”也是学生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
         3、语言沟通与人际沟通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也就是说,“人际沟通”是“语言沟通”的目的,“语言沟通”则只是达成“人际沟通”目标的手段而已。
         三、有效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语言沟通与人际沟通,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因此,要保证语言沟通与人际沟通的成功,就必须时刻牢记四个情境要素,把握好这四个要素,语言沟通与人际沟通就基本成功了,也是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制胜法宝。
         1、定位角色
         所谓“角色”,这里特指语言沟通与人际沟通中的受交际者一方,亦即言语交际的接受者、人际沟通的目标对象。

学生作为我们言语交际的接受者、人际沟通的目标对象,交际者(教师)在面对受交际者(学生)这个角色时,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受交际者这个“角色”的方方面面,在语言交际中适应他,以便把话说到他心坎上,从而顺利地实现人际沟通的既定目标。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还应注意受交际者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区别对待,比如:个别自制力较差的同学,因违反校纪校规被进行处罚之前,要接受被动谈话,处于不情愿交流状态,交际者如果对被交际者和事件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可能导致对受交际者这一“角色”认识的偏差,从而导致语言交际与人际沟通的失败。交际者(教师)应让被交际者(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作所为造成的危害性,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对违纪事件的处理要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避免事件的扩大化或发生延续性的再度违纪情况。对于主动交际沟通的同学,应采取鼓励方式,以倾听和解决问题为主,以达到人际沟通的既定目标。
         2、把握时机
         所谓“时机”,在这里特指交际者与受交际者进行言语交际与沟通时的特定时间点。之所以要强调“时机”这个情境要素,这是因为“时机”往往是言语交际与人际沟通显现成效的关键因素。例如:当学生出现普遍存在问题时应当众提出,就事论事、因势利导,分析问题成因,及时纠正错误;个别学生的问题应单独交流,再调皮的孩子也有自尊心,特别是我们技工院校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卑、逆反的大有人在,自尊心又特别强,对此类受交际者进行批评或指正时,选择适当的“时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旦某个学生的脸面被老师驳掉,即使老师想跟他进行言语交际,跟他进行思想与情感的沟通,目的是为他好,即所谓的“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也会在过激情绪的作用下而拒绝配合。如果这样,交际者与之进行语言交际和人际沟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了。
         3、选择场合
         所谓“场合”,这里是特指交际者与受交际者进行语言交际与沟通时所处的特定空间。“场合”这一情境要素对受交际者进行语言交际时的情绪、心理等都有影响,也直接影响到语言交际的效果与人际沟通是否顺畅。对于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学校给每个教学中心的党支部书记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目的就是便于有一个能单独与学生或是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有利环境,特别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时候,这个单独“场合”显得尤为重要。近距离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没有拘束感,减少沟通交流的障碍。合适的场合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场所。
         4、研究心理
         这里所说的“心理”,是特指受交际者与交际者进行言语交际与沟通时的心理状态,包括情感倾向、情绪状态、个性爱好等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有“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之分。“社会心理”又称“团体心理”,是指某一社会集团或社会团体的人们所共具的心理倾向,它与这一社会团体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个性心理”是指每个生命个体所具有的,它与每个生命个体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文化熏陶、个人修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工作中接触到的问题学生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缺少关爱或是溺爱,缺乏自信心,习惯我行我素,缺乏学习动力。而这些学生需要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团体心理和个性心理,从而有效控制恶性事件的发生;多树立正能量典范,正确引导,规范言行,明辨是非;提高教师语言表达效果,把专业课生动化、趣味化、形象化,让玩手机、睡觉、讲小话的同学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身上;培养学习兴趣,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和团队意识;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与培养,充分调动团学干部及班干部的积极性,起好带头引领作用;多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和谐校园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
         我校建校43年,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办学规模逐渐在扩大,校纪校风良好,教育教学井然有序。秉承“立信、善学、敬业、能干”的校训,“以服务为基础、以真爱育真人、以规范正言行、以班级建团队”的“四以”学生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自我积累、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合格的公民,优秀的准职业人,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培养目标。2013年初学校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在各教学中心增设党支部书记一职,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工作,从不同角度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应用好语言与人际沟通对学生管理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沟通与人际沟通既是一种基本的语言活动,又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为了使这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交际者就必须适应受交际者,包括对受交际者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把握交际时的恰当“时机”,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合”,揣摩受交际者的“心理”等。同时,遵循知人论事、友善合作、讲究策略的原则,保证“语言沟通”的预定目标能够实现,顺利完成“人际沟通”的任务。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从实践中去领会理论的真谛,真正实现在学生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吴礼权:《言语交际与人际沟通》,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