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创新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5期   作者:杨鸿雁
[导读] 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航空工业也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摘要: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航空工业也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随着新型号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应用,标准化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新时期航空标准化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航空;企业;标准化;创新
         引言
         标准化工作对组织现代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贸易、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各级、各类标准通过不断地制定和修订,已逐步完善,并初具规模。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已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工艺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1企业标准化的作用
         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技术基础上,生产手段和产品都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系统性。现代工业企业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性和适应性较强。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要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加强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贯穿于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中的纽带和桥梁,是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的结晶,企业贯彻各项标准的过程,也就是应用和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的过程。在科研成果发布后,通常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应用,纳入标注后,可以加速推广和使用,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标准与专利的融合,通过专利标准化,获取市场份额。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法规、质量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被称为“贸易技术壁垒”,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可以减少或消除贸易的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国内企业更应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标准最为倚重规则,决定着市场的控制权。
         2企业标准化对现代科学管理发展的需求
         现代科学管理发展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标准“协调性”的需求。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标准化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使管理要求具体化和定量化,要社会各系统以及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建立统一和协调机制,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促使系统协调运行和发挥整体功能。
         在现代企业建设进程中,标准是促进技术和企业协调发展的一种技术调控手段,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方法。因此,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要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建立建全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使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相互协调,积极学习和采纳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加强标准的研究和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使标准在产品研制全过程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航空企业缺少以专利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依赖国外技术、服从于国外技术标准。上世纪90年代后,虽然对标准进行了结构性的系统调整,废止了一些过时的标准,也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但相关科研成果并没有及时实施标准化,并快速应用,我国的国家标准很难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被采标,为了经济和贸易的需要,我国必须与国际接轨,直接采用某些相关的国际标准,从而进一步导致我国标准数量的减少,影响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先进的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双向的,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的基础和动力,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最佳途径,是提高技术创新性能效率的必要因素。目前存在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分离现象,科研立项和验收、科研成果、技术标准与产业化和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有脱节,阻碍技术标准实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企业标准化的创新的措施
         4.1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水平
         企业标准化队伍人员素质是保证标准化工作顺利完成的第一要素,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标准化发展的水平。要重视企业标准化人员的人才培养,企业标准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就是既要有企业特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要有其他专业知识支撑;既要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等管理学科知识。利用有利条件把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实践培训落实到实处。充分调动广大标准化人员的工作激情,不断壮大标准化工作力量。
         4.2狠抓标准的研究与宣贯
         企业标准化部门处于无人重视的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是,企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有所偏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就第一项任务“制定标准”而言,各企业普遍完成较好;但对第二、第三两项任务,则普遍有所偏废。而后两项才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因为制定标准,主要是针对企业自己的企标较多;而组织实施标准和对实施情况的监督,则主要是对大量的国标、国军标和行业标准而言的。要完成好国标、国军标、行业标准的实施和对实施情况的监督这两项任务,企业标准化部门必须狠抓标准的研究和宣贯工作,把本企业实施标准的必要性、可能性、需要补充的条件和可能存在的困难研究透彻,分清哪些标准是必须立即贯彻的,哪些标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贯彻,哪些标准需要制定企业标准才能满足本企业产品的更高要求;企业标准化部门要抓好标准的宣贯工作和有关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宣贯,为组织实施标准打好基础;对实施中发现的标准本身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应及时向标准制定、发布机构反馈信息,以利于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4.3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
         创新提升、沉淀转化面向制造流程,按“流程、专业”两维度、“领域、系统、分系统、专业”四层级,创新提升了技术标准体系,为标准制定提供了指导依据;面向项目研制与产品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依托科研课题、技术攻关的沉淀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开展了基于先进制造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协调把控、持续推进对应技术标准体系技术领域组建了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把控体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面对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按照“同一对象,统一标准”工作原则和“关键优先、强化创新”编制原则,解决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沉淀难题,主导参与了专业系统领域的评审,确保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持续推进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4.4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
  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时技术创新能否促进经济增产的关键,标准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1)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内容做出明确规范,保证产品的规格、质量、性能及安全性等;
2)标准对产品规格做出了明确规定后,在可预期的未来,会有同行业借鉴此标准,提高新技术的兼容性,保证共享同一标准的产品与之匹配,提高新技术应用方的使用率,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加快技术的扩散速度
3)通过限制新产品、新技术的多样性,进一步细化企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顾客的需要已经成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转变进行创新,来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现今,除为满足武器装备的配套需求外,各企业为争取市场,正紧锣密鼓的研制新型产品。而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将要求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观念、理论、方法以及体系方面必须要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