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生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22期   作者:吴艳琴
[导读] 在中职生班级管理中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是对中职生学生管理方法的一种探索,

         【摘  要】在中职生班级管理中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是对中职生学生管理方法的一种探索,本文对中职生自我管理的涵义及其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和实践以期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班级管理;自我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成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我管理是学生对自我的生活、学习乃至思想言行等进行计划安排、协调、控制、激发的过程。包括了提高学生文化上的自学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体魄上的自健能力。
         一、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含义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在中职学校特定的教育模式中,根据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职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中职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形成一个乐观向上,文明守纪,勇于担当,有益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班级集体的必要条件。
         (一)中职生的优缺点分析: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14岁~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极度缺乏,致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难题,突出表现有:
         1、思想道德方面: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淡漠,法律意识、组织观念不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2、文化技能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
         3、日常生活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开始谈恋爱,沉迷于网吧,抽烟、喝酒、自由散漫;
         4、心理体魄方面:不少中职生心理脆弱,不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学生睚眦必报,打架斗殴,不爱运动,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玩耍,影响身体健康。
         鉴于以上所列的目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为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趋势
         1、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时代需要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趋势。2l世纪是一个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形成一个乐观向上,文明守纪,勇于负责的,有益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班级集体的必要条件。
三、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一)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职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要求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他们渴望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坚强的、高尚的人。然而,中职业生自我意识中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我认识偏差,严重阻碍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明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学生主人翁和民主意识得到增强,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二)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空间和舞台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当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应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财务管理、主题班团活动的开展、校运动会的参与、班级间的联谊赛、实习成果展、手抄报制作等多种活动,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让学生担任各项活动的主要角色,从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具体实施再到总结评价,教师应在幕后支持、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强化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学生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并产生一种新的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集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奋斗目标的设计、班级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等,教师都要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四)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认识自己,展现自己,管理自己,使自己由他控向自律转化,最终发展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管理教育中从关心班级、热爱班级而增光添彩,为建设班级而出谋划策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教育。学生只有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才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五)强化班干部队伍建设,打造自我管理的先锋队
         班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是天成的,需要我们通过和学生的接触去发现发掘。通过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帮助班干们分析本班的具体情况及需待改进的情况,研究根源、指出教育其不足、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同时进行职责分工,使班干们能提高责任意识的同时能互相监督、相互协调,实行民主管理,力争逐步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严谨而科学的管理,以丰富的学识以及超前的意识去影响并激励学生,将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有的放矢,从而事半功倍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地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陆红波.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j].学苑教育,2010(21).
 [2]李莹光.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促进职校生自我教育的方法[a]. 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