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车站大客流组织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李纯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现今发展迅速,地铁不仅为乘客带来便捷出行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现今发展迅速,地铁不仅为乘客带来便捷出行,更是日常首选交通工具。伴随客流不断增长,在上下班早晚高峰及重大节假日期间,大客流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换乘车站较为突出,公共交通承载能力和疏导能力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客流成因、换乘站特征及大客流运营组织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组织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组织;换乘车站
1研究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当前社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代名词,直接体现出城市的运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地铁早已成为城市名片的象征。伴随地铁逐渐分担城市客流压力,人们出行方式越发依赖地铁,大客流情况便时有发生。因此,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能力的整体水平,做好应对大客流突发状况的疏散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2换乘站大客流的影响因素
         影响换乘站客流的因素有出入口及通道通过能力、乘降设备通过能力、AFC设备能力、临时疏导能力和列车运能五个。[1]
2.1地面出入口及通道通过能力
         一般车站考虑到消防疏散的需要,均有两个及以上出入口。换乘车站除了考虑出入口与通道大小、数量等问题,更应综合考虑站厅、站台位置与对应出入口距离问题,便于大客流的疏导工作。
2.2 车站乘降设备通过能力
         在发生大客流情况时,车站内各种乘降设备的通过能力越大,客流疏散的压力就越小。
2.3AFC设备能力
         地铁站中的自动售票设备的摆放位置,会影响客流的疏散速度。
2.4 临时疏导能力
         如遇大客流情况,应做好临时合理疏导安排,对出入口、站厅、站台扶梯、垂梯及换乘点位,增加引导员,如客流压力过大,可采用限流方式,即时疏散堵塞点位,引导乘客分散出站。
2.5列车运能
         列车运能指列车行车间隔与车辆载客量大小,运能情况决定了乘客疏散能力。通常情况下,列车6人/m2为满载乘客量,9人/m2为极限值。针对可预见性大客流,及时做好运行图编制,合理调配,增大列车运能。[1]
3换乘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
         在大客流换乘时,乘客与换乘设备设施及车站运营组织方案相互作用。其中,对大客流换乘疏散能力是与换乘设备设施、换乘乘客特性和运营组织方案直接相关的。
3.1换乘设施
         换乘设施是指车站换乘车站中帮助乘客及时疏散的一系列设施设备。换乘设施具体包括换乘楼梯、换乘通道以及换乘引导标识等。
(1)换乘楼梯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楼梯是重要的垂直方向行人设施。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1m宽的楼梯上行通行率为3700人/h,1m宽的楼梯下行通行率为4200人/h,1m宽的楼梯双向混合使用通行率为3200人/h。[2]
(2)换乘通道
         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内,通道按使用方向可分为单向通道和双向通道,换乘通道一般为单向通道。换乘通道的宽度直接影响枢纽的疏散能力。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1m宽的单向通道通行率为5000人/h,1m宽的双向混行通道通行率为4000人/h。[2]
(3)换乘引导标志
         对乘客来说,尤其是不熟悉车站布局的乘客,引导标志配备数量、设置位置、提供的信息内容、标志明辨程度等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乘客的换乘行为,同时对换乘效率有较大影响。
3.2乘客特性
         乘客是运营服务的主体,同样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其走行速度和路线在换乘过程中差异较大,不同年龄、性别和出行目的乘客对车站设施的辨识能力,也存在不同,所以在换乘上存在差异性。
3.3 运营组织方案
(1)换乘方式
         列车到站后,大量乘客涌向换乘楼梯和换乘通道,换乘设施入口宽窄、路线长度、通道流通能力影响换乘效果。同样的,站台本身大小,也影响本站的载客能力。

[3]
(2)列车开行方案
         列车开行方案确定了列车的开行数量、运行区段、列车到达时刻和列车编组内容等,其中列车到达间隔和列车编组对乘降及换乘影响最大。。
4大客流条件下换乘车站客运组织工作
4.1换乘车站布局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至少连通2条线路,是乘客始发、到达、中转的关键结合点。
(1)规模大
         以天津地铁为例,换乘站除包括各条线路的站台、站厅外,一般还有多个地面出入口及通道或广场,建筑面积均在3万m2以上。
(2)设备多
         由于换乘站多为2条线路以上车站,因此设备数量大、种类多,且设备运行程序及模式也不近相同,线路越多,设备的种类也越多、越复杂。
(3)换乘广
         换乘站作为交通枢纽,可换乘的路径多,不仅包括地铁线路,还有铁路、轻轨、公交及出租车等等换乘路径。
4.2轨道交通换乘存在的问题
(1)换乘时间过长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换乘距离过长主要指乘客在换乘过程中行走距离较长,乘客在车站内的滞留和拥挤,使得换乘时间明显增加,这种现象在有多条线路相交的换乘站尤为突出。
(2)各种换乘设施通行能力不协调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协调,要求各环节的客运设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只有当各换乘环节的客运设备及组织能及时地“消化、吸收”换乘的客流,才能实现不同线路相互间的协调换乘。通常存在的问题是设施间空间距离过大,地上、地下换乘不便,步行时间长,绕行现象严重等。
(3)部分换乘设施面积不足
         换乘设施面积不足易造成乘客拥挤,破坏换乘组织的协调性。换乘设施包括电梯、楼梯、通道等一系列设备。目前由于换乘楼梯、通道等设施能力不足,导致高峰客流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
4.3换乘站大客流组织原则
         换乘站应该根据不同的换乘方式,在客流组织管理上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为此,在进行客流组织时应特别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4]
         遵循客流组织的特点,当站台等候乘客超过站台的容量时,根据售检票点的位置、出入口、扶梯、楼梯位置,合理安排人员引导,利用栏杆与铁马使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冲。完善行人导向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如:恶劣天气下的保护、气候调节、对残疾人专门设计无障碍通道;又如:充足的照明、开阔的视野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等。
4.4换乘站客流组织的对策[5]
         在客流组织中,只有对乘客群体特性和心理以及他们在时间、空间、接受信息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等因素分析之后,才可能掌握和了解乘客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需求,更加科学合理地组织客流。
4.4.1在时间上客流组织的对策
         地铁换乘站应随时掌握客流变化规律,经常统计和预测由于时间、周边环境或线网改变引起的客流变化。提前预见突发大客流可能产生的时间,做好本站换乘的应急预案准备。
4.4.2在空间环境中的客流组织对策
         当换乘站上人流过于密集时,车站设备、设施和组织人员等资源的效能就会降低。在地铁换乘站最应密切关注的是站台、通往站厅的楼梯、大厅和通道。在地铁出入口外设置栏杆;在各个站厅、站台层加大临时疏导能力,通过临时导向水牌等措施,充分疏导大客流。
5结语
         地铁是对城市影响较大的公共交通工具,实际运营情况证明,如何促进地铁车站换乘客流进行合理的组织、发挥地铁运输的潜力、提高车站员工效率、发挥地铁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地铁运营管理的效益,值得广大从事该行业的工作者研究。
参考文献
[1]赵远莉.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调查和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
[2]丁丹丹,韩宝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大客流换乘疏散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6).
[3]辛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大客流换乘疏散研究[J]. 纳税,2017(14).
[4]宋雨洁,郑晓民.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5]康海燕,郑世枚.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研究[J].中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