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郑福利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展开研究,先阐述了落叶松育苗技术,如种子处理技术、整地技术、苗期管理技术等,然后对落叶松造林几点要点进行论述,主要包括起苗定植技术、造林密度技术、幼林抚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旨在将落叶松木质量提升上来,确保落叶造林效果的稳步提升。
        鸡西绿海林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展开研究,先阐述了落叶松育苗技术,如种子处理技术、整地技术、苗期管理技术等,然后对落叶松造林几点要点进行论述,主要包括起苗定植技术、造林密度技术、幼林抚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旨在将落叶松木质量提升上来,确保落叶造林效果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技术要点
        在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得到了广泛的分布,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木材原料之一。其中,育苗造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落叶松繁育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出来,不断提高落叶松资源的利用价值,给予林业整体建设强有力的保障,并且实现林业规模化建设目标。在我国经济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中,落叶松的作用不容忽视,落叶松具有较高的成材率和适应性,广泛应用于林区造林之中。落叶松育苗和造林技术,对落叶造林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应高度重视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
        一、落叶松育苗技术
        (一)种子处理技术
        落叶松的种子,主要包裹在球果之中,要想为种子萌芽和幼苗提供便利性,必须要对种子的筛选和浸泡等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种子的合理处理,有助于将落叶松苗期的抗病虫害能力提升上来。一般来说,在消毒方面,应加强低浓度高锰酸钾浸泡方式的应用,高锰酸钾和水的比例保持在1:200为最佳,一般来说,要合理控制好浸泡时间,如果浸泡时间过长,极容易导致高锰酸钾过多地威胁到种子的萌芽。但是提前取出种子也是不正确的,很难将消毒效果提升上来。在种子消毒以后,要使用温水,为浸泡催芽提供帮助,水温控制在40℃为最佳,浸泡时间最短为1天。在这个过程中,挖坑作业不容忽视,应对温度较高的位置予以选择,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在挖好发芽坑以后,在坑内应及时放入浸泡的种子【1】,并加强塑料膜的使用,对发芽坑予以密封处理,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确保环境温度和湿度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然后在翻动种子过程中,应以天为周期来进行,对种子是否出现裂口予以细致观察,如果种子裂口高达1/3,可以为播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整地技术
        要想确保落叶松土壤环境的适宜性,针对预种植的区域,整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应对当前的土质环境予以深入分析,将落叶松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土层厚度等予以明确化,为土地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在实际上,一些地区的土壤很难与落叶松的要求相符合,落叶松的种植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在整地方面,应对落叶松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加以考虑。落叶松种植的沙壤,应具备地势平坦和土壤肥沃等优势,确保良好的成长环境予以形成,为落叶松的健康成长创造便捷。
       
        图 1  落叶松的整地示意图
        在翻地作业中,提前于种植1年进行比较适合,一般来说,翻地的深度最高为40cm,在此基础上,应将土地的施肥工作落实下去,肥料的投放量每667㎡适合投放750㎏,在工作中,还要不断调整土壤和土质实际情况。在播种作业之前,应合理化调配硫酸亚铁溶液,做好喷洒工作,将土壤酸度提升上来,确保土质环境的创设有助于落叶松的健康生长。针对东北地区,在冬季气候严寒的影响下,会迅速冻住土,这对于以上作业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落叶松发芽的温度最低控制在9℃左右,播种作业的时间段选择应具备高度的适宜性。在种植过程中,应将种子和细沙混合在一起,1:3的比例即可【2】,并借助覆盖细沙和草帘等方式,为温度的保持提供便利性,以此来确保幼苗出芽率的稳步提升。如果一半幼苗已经开始出芽,应及时掀掉草帘,在早上或晚上来进行,同时适度浇水苗床,最大程度地对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来予以保持。图1为落叶松的整地示意图:
        (三)苗期管理技术
        在种子发芽以后,在育苗期间管理过程中,应合理化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等,及时补充水分,尤其在幼苗土出芽之前,防止苗床干裂现象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一次性补水量,将浇水次数予以增加,将浇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或者加强滴灌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发挥出辅助性作用。在幼苗出土之后,应对浇水次数进行控制,对落叶松幼苗进行分析,将浇水量适度增加上来。此外,幼苗应防止长时间被阳光照射,防止幼苗晒伤死亡现象的出现。
        二、落叶松造林技术要点
        (一)起苗定植技术
        在定植之前,应将起苗工作落实下去,而且在落叶松落叶后,应及时开展起苗工作,在起苗之前,应将苗根周围的土壤进行松软化,及时进行浇水【3】,将土壤的松软度提升上来,并给予土壤水分一定的保障,防止在起苗过程中,对苗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造林密度技术
        落叶松造林密度,对其后期生长的质量的影响程度较深,要从地区气候和土壤实际情况出发,确保造林密度选择的合理性。比如土壤自身条件并不佳,行距和株距控制在2m左右为最佳。反之,如果土壤自身条件比较优越,行距控制在3m左右为最佳。
        (三)幼林抚育技术
        落叶松造林完成后,幼林的第一次抚育适合在每年的5月和8月来进行,及时清除幼林的杂草。同时,幼林施肥应在每年5月来进行,施放尿素量1hm2应保持在15㎏左右。落叶松林超过10年后,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间伐工作,在间伐工作实施后,落叶松造林密度1hm2应保持在1500株左右。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首先,落叶松感染病害的几率并不高,少数落苗木会出现落针病等。通常来说,幼林出现落针病的几率较高,如果落叶松叶高出2年【4】,出现侵染现象比较常见,落针病的传染性比较强化,要想防止幼林感染面积过大,应喷施600倍敌克松65%溶液,尤其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
        其次,如果落叶松染上褐锈病症状,在叶尖会出现小斑块,其颜色是淡绿色的,斑块面积越来越大,呈现铁锈红色粉状特质往往出现于每年的6月和7月。对于落叶松褐锈病症状的出现,应加强百菌清油剂溶液的应用,为治疗提供相应的帮助,而在每年的5月份和6月份应对波尔多液进行喷施,确保良好的预防效果,最大程度地预防落叶松褐锈病的出现。
        最后,针对人工落叶松,常见的虫害是松皮小卷蛾,这对于落叶松的枝干会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在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手段为不错的选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落叶松在前期育苗阶段,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大,借助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落叶松质量提升上来,在造林和育苗方面,应对其技术要点予以明确化,从种植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幼苗生存环境的适宜程度。
        参考文献
        [1]邴鑫.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及其育苗造林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5):50+53.
        [2]张立春.落叶松在土石山区育苗及造林技术分析[J].绿色科技,2019(01):173-174.
        [3]杨扬,赵高鑫,吴凌子.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分析研究[J].农家参谋,2019(02):80.
        [4]滕秀兰,王福森,李树森,秦希波,贯春雨.日本落叶松品种引进及育苗造林技术探析[J].防护林科技,2018(01):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