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钮书坤
[导读]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是高校办学理念、专业特色、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摘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是高校办学理念、专业特色、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也是学校对师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师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行为、生活方式、职业生涯等诸多方面。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刻发挥着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传递着道德规范、理想追求、职业理想和人生智慧的启迪,因而也成为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微信平台;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建设
引言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中高校需要对自身的文化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建设。微信的使用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融合,冲击了传统获取信息及交流的方式。其中,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使用群体就极为推崇微信的这种互联网应用,因为它有着创新创造性、即时性、灵活通用性等优势,这也带动开启了“指尖互动”的时代。因此,我们应抓住微信平台这一新手段,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扩大,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传播系统。
一、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渗透性,全方位影响和教育学生,如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无不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国家与民族行为意愿融入高校校园文化设计的方方面面,可以让学生春风化雨式地受到各民族之间团结情谊影响,于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发挥其潜在性作用,唤起学生行为意愿的自觉性。
二、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滞后,时效性差
         仍有不少学校传播文化还是利用传统媒介,如校报刊物,学校主办为师生服务,内容为校园事件,但印刷新闻以及编辑报刊的时间会有一定的延迟。许多学校已有认证的微信公众号,但公众号一般是由各学校的校党委、宣传部去管理开展的,但也由于他们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对微信平台的管理运作难免有些力不从心,致使校园文化活动信息不能及时推送,时效性差。
         (二)、精神文化建设缺乏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普遍存在着注重文化的外在载体建设,而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学校在注重物质建设的同时,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内在精神建设,导致校园的内涵显得空洞。
三、基于微信平台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途径
         (一)、创建微信小程序,建构以学生为核心的平台
         为创设特定的积极精神风貌和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微信小程序。主要以他们在学校里的教学活动,课余生活中的文化活动为基本内容。用文字、语音、图片、图文并茂等作为内容发送相关链接页面,让活动消息更快地传送到学生手里,便于学生初步掌握了解关于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内容。
        
                   图1启动界面               图2发起活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高校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校园文化建设等应该是一个整体,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应该统筹规划,加强指导,确保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一方面,学校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另一方面,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阵地和平台建设。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充分运用新媒体等多种平台,积极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增加学生相互了解以及展示风采的渠道
         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容易形成学生听老师讲的模式,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心理距离感,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增添互动功能,老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又保护了来咨询问题同学的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及时化解心中的困惑,使工作贴近学生。学生可以及时通过学校微信平台发布公告中获取各种活动具体的信息。如举办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规则等信息。有效提高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课外活动、科技竞赛等活动的兴趣,进而推动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学生还可以即时分享微信平台发布的各类关于教学或课外活动的推文,又或者通过投票、微信评价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如进行文明宿舍竞选和评比,身边的感动校园以及青春榜样的人物评选等活动。这增加了一个学生们互相了解的渠道,也为有能力的人提供一个平台去展现自己。
        
                  图3首页界面            图4搜索活动
                 
结束语
         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化建设,理应突出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既能彰显学校自身文化品位,也能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将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和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高度协调起来,全员参与、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识别度、知晓度和美誉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屠傲凌.“互联网+”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3):118-120.
[2]张翌,胡秋艳.信息技术支撑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72.
[3]吕雯.新媒体视域下微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03):65-68.
[4]吕毅.微信平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8(19):60+59.
[5]周杨.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J].视听,2018(07):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