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速滑场地经历了从自然河流冰面到人工制冰、室外到室内的转变,速滑馆伴随着冰上运动的盛行、纯熟的工艺技术而出现。随着速滑运动的发展,速滑馆已不能仅仅以满足使用功能为目的,还要注重形态设计,起到引领大众审美和传递文化内涵的作用。
关键词:速滑馆;建筑形态;审美特点
一、速滑馆建筑形态的特征和意义
冰上体育运动以彰显速度、力量为主,其中速度滑冰是其他冰上运动的源头,早在13世纪,荷兰人便利用结冰的运河采用滑冰的方式保持沟通。1980年我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第13届冬奥会,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冬奥会速度滑冰500米男子世界纪录的时间是34.41秒。速度滑冰是人类竞技比赛项目中速度最快的运动,速滑馆作为承办速滑比赛的建筑物,其形态必然应传达出速度、力量和坚韧等鲜明特点。想要得到观察者对于速滑馆建筑形态的认同,最根本的是其形态能充分展现出该类型的鲜明特征,这样观察者才能根据以往功能体验的经验,理解功能与形态的联系与内涵,从而获得认同感。这使得速滑馆在设计环节,结合使用者的经验感受与建筑造型特征尤为重要,形态与功能结合紧密才能营造出更适宜的场所氛围。
二、张家口速滑馆建筑审美创作的理性原则
速滑馆建筑通常将结构技术的美作为自己场馆形态一部分,结构不需多加粉饰而选择直接外露的形式,结构遵守的力学原则是速滑馆形态设计的理论支撑,建筑形态与结构技术应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平面布局中各功能房间使用逻辑具有理性思维,主要是根据人们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理论,如空间序列呈先入口、门厅、过厅再进入房间就会产生仪式感,丰富体验层次,加深由外入内的印象。平面中各房间体积大小的分配和位置的排布会影响建筑比例与尺度的呈现,如速滑场馆中,一般将贵宾室、赞助商室、赛事管理室、媒体席、观众席和运动员席置于比赛终点一侧,除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外主要是为了提供良好的观赏视野,此时场馆平面则呈以比赛场地长轴两侧偏心布置,反映到建筑形态上则为屋顶向低矮一侧倾斜布置;还有的场馆再垂直于赛道长轴方向不设置坐席,场馆形态则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态势。
在建筑形态创作时坚守理性原则,讲求合情合理的设计,理性原则不能成为制约设计源泉的障碍。理性原则是塑造建筑新颖别致形态的基石,立足于理性原则,配以形态的优化,必然会引发大众审美的共鸣。
张家口奥体中心融体育赛事、文艺活动、商业会展、教学培训市民健身、休闲娱乐、体育商业于一体,极大程度丰富了市民城市生活,成为新区发展的引擎。该项目位于郑州主城区西部,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东西轴线西端。速滑馆项目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利用巨型结构拱,形成门的意向,局部利用结构拉索将立面底部掀起,形成真正的大门,使场馆内外贯通,强调结构对于建筑形态塑造的重要性,激发人们的理性思考,在震撼于高超的结构技艺的同时增加体验乐趣。场馆内部的照明设施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利用结构拉索固定LED灯阵,夜间成为屏幕,丰富市民生活、妆点城市夜景,聚集人气。
屋面顶部利用板间高差设置可开启天窗,既避免阳光直射比赛场地冰面,破坏冰面质量影响运动员发挥,又可起到自然采光的作用。场馆尽可能多的使用被动通风方式,通过侧墙底部门窗有效导入自然风,从而降低场内机械通风及空调的运营成本。室内设全空调系统,空调制冷为垂直分层制冷,可在保证观众及赛场运动员的舒适空气环境前提下有效节省能源。场地吊顶的金属百叶背面铺设反光层,可减少热辐射对场内空间的影响。(见图1-1、1-2)
图1-1 张家口奥体中心速滑馆采光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 2 张家口奥体中心速滑馆通风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三、速滑馆建筑审美创作的感性呈现
建筑是人的劳动产物,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但要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还会发挥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可以说建筑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建筑形态设计时可采取带动多感官运用和构建感知空白两种方式来唤起观赏者情感共鸣,从而传达出建筑形态所具有的感性特征。
例如张家口奥体中心的设计,场馆集群采用了抛物线形的布局模式,以速滑馆作为序列的起点,以体育场为结束,其间分布冰球冰壶馆、游泳馆和酒店商务。体育馆的造型和处理手法是体育场的延续,结合内部空间需求中部高起,东西两侧降低。建筑造型不仅呼应总体规划中“龙脊”的形象,从地面翻腾而出、起伏有致,并且展现出良好的空间流动性与连续性。北侧面向城市干道,建筑通过粗壮有力的竖向线条良好的塑造了城市街道形象,东侧及面向体育中心主广场的立面处理较为通透,促进了建筑与场地之间的融合又减少了大型建筑给人体尺度带来的压迫感。各场馆通过体育场确定出的观众平台联系在一起,曲线的流畅性表达出冰上运动项目的速度感和力量感。(见图1-3)
图1- 3 体量生成过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四、速滑馆建筑审美创作的意象表达
当建筑过于强调功能合理性,一味强调其理性的建造逻辑,会使建筑缺乏特定内涵而平淡无奇,这种建筑设计方法是理想化的、脱离客观条件的形而上的。建筑的设计不能忽略掉其所处的地域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能忽视建筑历史传统的表达,而应积极营造诗意的栖息场所,通过建筑审美创作中意象的表达,形成在建筑社会意义和文化上的追求。从感性到理性的设计思维更能够体现本质性,从知觉感受到空间组织的设计过程使建筑更具有表现性。
张家口冬奥会奥体中心关于“大好河山”的意象表达,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项目基地位于张家口西部,紧邻四环路,有南水北调干渠从基地周边穿过,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与中心城区有良好的交通联系。张家口,地处清水河两岸,东、西、北三面环山,尽享山水之乐。张家口的地域文化包含“山”、“仁者”等元素,所谓“仁者乐山”,张家口的地域文化人文特色就是秉持不忧惧、重德操、讲信义的风度,充满阳刚大度、古道热肠之正气。
在做建筑形态设计时,综合考虑张家口地域、文化背景,将“山体”形象贯彻到设计中,彰显其精神文化底蕴,拓扑变形山体沟壑与山脊形式,将场馆进行体块切削,体现粗狂阳刚之力量感。内部座椅与轻质屋面的植入尽量使用材质粗质化手法,体现山体硬朗的特征。(见图1-4)
图1- 4 体量生成分析图1(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体育场高山形象周边环以似“流水”的运动场馆建筑群,包含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可兼顾冰球和冰壶比赛)、游泳馆和接待住宿宾馆。体育场与其他建筑群通过高高低低的平台进行联系,增强奥体中心建筑全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形成以体育馆为中心其他场馆环绕四周的态势。速滑馆、与花样滑冰馆、游泳馆和宾馆建筑形态模拟流水形态,看似相互独立,却因统一的屋顶和平台融汇在一起,整体形象呈流线型,通过模拟的流水形态来体现冰上运动项目的速度感。合理布置基地出入口和场地内广场,引导人流参观和使用流线,从而得到良好的观赏体验。(见图1-5)
图1- 5 体量生成分析图2(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整个场馆形态与周边的山川、河流遥相呼应,置于端头的体育场由巨型结构拱构成,预示着磅礴雄伟的山体。速滑馆、小球馆、游泳馆宾馆成曲线状环绕体育场布置,形似蜿蜒不息的河流,呈现出一幅“大好河山”的壮美画卷。(见图1-6)
图1- 6 张家口奥体中心(图片来源:中国建筑院)
参考文献
[1]林莆程;;建筑形态学与结构主义对建筑设计的启示[J];建材世界;2012年01期.
[2]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梅季魁;效率和品质的探求──黑龙江省速滑馆设计[J];建筑学报;1996年08期.
[4]戴威;基于形态学的大跨度城市公共建筑形态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